万山临汉江,杰立与岘偶。
杜公破三吴,磊落叔子后。
当年爱山意,无乃求自附。
自比诚不惭,山水亦奇秀。
羊公苟有知,当为颔其首。
万山临汉江,杰立与岘偶。
杜公破三吴,磊落叔子后。
当年爱山意,无乃求自附。
自比诚不惭,山水亦奇秀。
羊公苟有知,当为颔其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融合了历史人物与个人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万山临汉江,杰立与岘偶。” 开篇便以宏大的视角展示了万山对峙的壮观景象,汉江如一条玉带蜿蜒其间,杰出如同巨人般矗立,与对岸的岘山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天然的画面。
“杜公破三吴,磊落叔子后。” 这里诗人提及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杜公指的是唐代名将杜伏威,他曾经打败过吴国。磊落形容其功业之高大,叔子则可能是对其尊称的一种表达。在这里,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映衬出自己的胸怀壮志。
“当年爱山意,无乃求自附。” 诗人在此抒发了自己年轻时对山水之美无比喜爱的情感,并非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心向往之。这种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
“自比诚不惭,山水亦奇秀。” 诗人将自己的品格与山水相比,认为自己如同这清幽奇秀的山水一般,不需他物来衬托,自然而然地显得纯真无瑕。这不仅是对自我修养的一种肯定,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美好。
“羊公苟有知,当为颔其首。” 最后一句中,羊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贤者或诗人的尊称,而“苟有知”则意味着如果有人能理解这份山水之情,那么就应该将这种境界置于最高的位置。颔,其首,即头顶,是一种极致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高远的情操。在这里,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对山水之美、英雄气概和个人的情怀的一种颂歌。
客行在西吴,喧呼闻捉船。
云奉宪司票,取数须一千。
乌程县堂晓传鼓,县官排衙点船户。
东船西舫寂不行,里正如狼吏如虎。
行人坐守居人困,百里官塘断商贾。
罟师渔父都含愁,城南城北水断流。
千艘万橹城中集,苇岸芦港风悠悠。
大船竞输线,差役幸暂免。
小船无钱只一身,捉住支吾应供遣。
自从名隶公家籍,日日河头坐白日。
太仓合米聊入腹,谁为饔飧顾家室。
可怜有船何处撑,江干万众俱吞声。
遂安城,大如斗。贼兵来,县官走。
儒官骂贼贼缚肘,乘机遁出豺狼口。
集众击贼梃在手,妖星一扫宁鸡狗。
贼伏莽,去还来。城门火,栖乌哀。
登碑矢石驱风雷,狂氛恶雾层层开。
释重围,士民喜。归我绛纱帷,理我旧书史。
孤忠未显微官死,当年佐阵儿折齿,儿今抱图献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