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居庸千里长,前朝于此重边防。
藩篱属国亡三卫,屏蔽中原恃一墙。
保塞规模传魏国,筑台形制说南塘。
而今中外为家日,直北舆图接大荒。
山海居庸千里长,前朝于此重边防。
藩篱属国亡三卫,屏蔽中原恃一墙。
保塞规模传魏国,筑台形制说南塘。
而今中外为家日,直北舆图接大荒。
此诗描绘了河防口边城的壮丽景色与历史厚重感。首句“山海居庸千里长”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边防的辽阔与险峻,山海相连,居庸关延绵千里,象征着前朝对边防的重视与投入。接着,“前朝于此重边防”点明了此处作为边防重镇的历史地位。
“藩篱属国亡三卫,屏蔽中原恃一墙”,运用对比手法,将边防的作用比作藩篱与屏蔽,形象地说明了边防对于保护中原地区的重要性。三卫的灭亡与一墙的坚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边防设施在抵御外敌入侵中的关键作用。
“保塞规模传魏国,筑台形制说南塘”,进一步追溯历史,提到魏国时期的保塞规模与南塘筑台的形制,表明边防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些古代的防御工事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历史的遐想。
最后,“而今中外为家日,直北舆图接大荒”,则以现代视角展望未来,指出在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和平共处成为主流,边防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同时,通过“直北舆图接大荒”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边防的壮丽与历史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
旱风屯夜云,夜热如病酒。
展转鸡三号,倏忽秋历九。
茸裘覆掩骭,蔽絮传露肘。
独行易伤怀,卫生敢不厚。
朝暾炀林木,热属又奔走。
农氓土作龙,神觋水洒柳。
吁祷日以虔,甘霖竟何有。
燕齐恃二麦,晓夕望南亩。
极目牛尾稀,伤心飞蓬首。
茅檐烟渐出,啼泣遍黄口。
一市聊米盐,连村各携负。
阴阳燮上相,干溢轸元后。
年年振官仓,渺不计生斗。
救荒无善策,备急要经久。
太息桑林情,因风咏星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