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惜庭草,秋来随意繁。
宁知藉残雨,亦复碍闲门。
芳芷元殊臭,寒霜岂有恩。
殷勤向原野,何处不春温。
久旱惜庭草,秋来随意繁。
宁知藉残雨,亦复碍闲门。
芳芷元殊臭,寒霜岂有恩。
殷勤向原野,何处不春温。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赵执信的《除草》,通过对庭中久旱草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寄托。首句“久旱惜庭草”表达了诗人对干旱时期庭中草木的怜悯之情,反映出他对生命的关怀。接着,“秋来随意繁”写出了草木在秋季依然顽强生长,显示出生命力的坚韧。
“宁知藉残雨,亦复碍闲门”进一步描绘了这些草木在秋雨中的生长情况,即使雨水稀少,它们仍努力生长,甚至可能因茂盛而遮挡了门户,这寓言了生活中的困难和阻碍,但诗人并未因此厌烦,反而欣赏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芳芷元殊臭,寒霜岂有恩”运用对比,将芳芷(香草)与寒霜进行对照,暗示即使面临严寒和挫折,草木的香气依然不变,寒霜并无恩惠,反衬出草木内在的坚韧和自立。
最后两句“殷勤向原野,何处不春温”以积极的态度收束全诗,诗人赞美草木的生机勃勃,它们不仅在庭院中展现活力,更在广阔的原野上传递着春天般的温暖,寓意着无论环境如何,生命的力量总会带来希望和温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坚韧精神的赞美,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
小庭深。有苍苔老树,风物似山林。
侵户清寒,捎池急雨,时听飞过啼禽。
扫荒径、残梅似雪,甚过了、人日更多阴。
压酒人家,试灯天气,相次登临。
犹记旧游亭馆,正垂杨引缕,嫩草抽簪。
罗带同心,泥金半臂,花畔低唱轻斟。
又争信、风流一别,念前事、空惹恨沈沈。
野服山筇醉赏,不似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