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衡茅湿,炊烟乍未高。
泻荷浇渴肺,披草曝征袍。
最喜蛛丝静,全胜蝶拍劳。
吾材自樗散,亦得谢尘嚣。
积雨衡茅湿,炊烟乍未高。
泻荷浇渴肺,披草曝征袍。
最喜蛛丝静,全胜蝶拍劳。
吾材自樗散,亦得谢尘嚣。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首句“积雨衡茅湿”描绘了连绵阴雨后,衡茅(一种低矮的茅屋)被雨水浸湿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湿润而沉闷的氛围。接着,“炊烟乍未高”一句,通过炊烟的升起,暗示了天气的转变,预示着雨后的清新空气即将来临。
“泻荷浇渴肺,披草曝征袍”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雨后荷叶上的积水滴落,仿佛是大自然对干渴肺部的滋润;同时,诗人也借披草曝晒征袍,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细节的体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也体现了其生活的简朴与自在。
“最喜蛛丝静,全胜蝶拍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之美。蜘蛛在网上织出的细丝,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晰,这静谧的景象让诗人感到愉悦,相比之下,蝴蝶的忙碌似乎显得有些喧嚣。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雨后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吾材自樗散,亦得谢尘嚣”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认识——如同樗树一般平凡,但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远离尘世的喧嚣。这不仅是对个人心境的描述,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后新晴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生活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咫尺风骚客,难谐面继酬。
相思对烟雨,一雁下汀洲。
花影谁家坞,笛声何处楼?
支筇朗吟罢,搔首独迟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