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无以为资士论惜之为赋三章聊志遗思·其一》
《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无以为资士论惜之为赋三章聊志遗思·其一》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两袖翩翩拂海烟,清风曾达圣人前。

时逢庚癸无歌雁,政减征求有翼蝉。

奏牍忽当投杼事,束装还欠买舟钱。

君归更作遴名客,九华山头结何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方先生的人物,通过其生活境遇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坚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两袖翩翩拂海烟”、“清风曾达圣人前”等,既描绘了方先生的高洁形象,又暗示了他与权力阶层的微妙关系。

“时逢庚癸无歌雁,政减征求有翼蝉”,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了政治环境的变迁,以及方先生在不同政治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其中,“无歌雁”可能象征着失去往日的荣光或支持,“有翼蝉”则可能代表了在政治变动中寻求生存之道的艰难。

“奏牍忽当投杼事,束装还欠买舟钱”,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方先生在政治生涯中的无奈与困顿。投杼事典出自《左传》,比喻因小人进谗而被君主疏远;束装买舟的钱,可能指的是离开官场或流亡所需的费用,反映了方先生在政治斗争中的经济压力和无奈。

最后,“君归更作遴名客,九华山头结何缘”,表达了对方先生未来命运的关切与疑问,同时也暗示了方先生可能选择隐退或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寄托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方先生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明代社会中知识分子在政治风云变幻中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对于理想与现实、荣誉与贫困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渔浦春潮

江涨夜来高几寻,轻涛拍岸失蹄涔。

迟明帆发星滩远,尽日舟横雨渡深。

杜若风回赪鲤上,桃花浪起白鸥沈。

越人艇子来何处,欸乃时闻空外音。

(0)

孝思堂

双亲久谢世,岁月倏已徂。

音容宛犹在,曷以侍槃盂。

昼思俨在堂,暮思恒倚闾。

思之不能置,泪下沾衣裾。

陵中有蓼莪,堂下有风木。

草木尚有因,独无父母属。

哀哀慈母劳,戚戚严父鞠。

此心何时已,终身讵为足。

(0)

满江红三首·其二

如此江山,尽容我,舵楼吹笛。

有谁更,击冰夷鼓,鼓湘灵瑟。

樯橹灰飞风郑箨,英雄事去沙沈戟。

问月明,何处是扬州,寒潮拍。

桑海换,蛟宫泣,城市远,鼍更涩。

荡鳞波,万顷送迎残客。

香雾云鬟归梦冷,金支翠羽诸天寂。

望故国,只在去鸿边,无消息。

(0)

临江楼

亦知非故土,扶杖且登楼。

落日万古色,长江千里秋。

浮云蔽楚望,朔气老边州。

无限关心事,凭栏起暮愁。

(0)

柳枝词

一种风流得自持,水村天与好腰支。

月残风晓无穷意,说与桃花总不知。

(0)

登黄鹤楼

黄鹤仙人不少留,洲名鹦鹉更堪愁。

三湘登眺还吾辈,千古江山独此楼。

汉口夕阳衔远岫,武昌寒郭浸春流。

烧痕满地闲生感,回首烽烟野戍秋。

携壶凭槛塞云横,怀古荆门镇重兵。

春柳久荒陶侃垒,寒潮直上吕蒙营。

沧桑尽付邯郸枕,烟月全销玉笛声。

唯有芳洲春草色,年年还傍大江生。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