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一片玉,秀气钟鸿濛。
幽晖不自衒,老雨苍苔封。
纷纷他山石,举世多拙工。
卞和今岂无,至宝宁终穷?
荆山一片玉,秀气钟鸿濛。
幽晖不自衒,老雨苍苔封。
纷纷他山石,举世多拙工。
卞和今岂无,至宝宁终穷?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鹗的《拟古七首(其五)》,以荆山的美玉为象征,展现了深藏不露的内在价值与世态的冷峻。首句“荆山一片玉”,形象地描绘了荆山中的美玉,暗示其珍贵无比。次句“秀气钟鸿濛”进一步强调这块玉的灵秀气质,仿佛凝聚了天地之精华。
“幽晖不自衒”表达了玉的低调品质,它不炫耀自己的光芒,静静地蕴藏于深山之中。然而,“老雨苍苔封”则揭示了玉的孤独与被忽视,长久以来被雨水侵蚀,覆盖着青苔,无人识其真面。
接下来的诗句“纷纷他山石,举世多拙工”暗指世间众多的玉石匠人技艺平庸,未能识得真正的瑰宝。诗人以对比手法,讽刺了世人对于真正价值的无知。
最后两句“卞和今岂无,至宝宁终穷?”引用了古代典故,卞和曾因献玉而受苦,暗示即使有如卞和这样的识宝之人,至宝也可能因为不被理解而困顿。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感慨,以及对真正价值终将被发现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玉的遭遇揭示了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同时也寄寓了对公正识才的期盼。
暇日留□事,期云亦□开。
乡心持岁酒,津下赏山梅。
晚实和商鼎,浓香拂寿杯。
唯应招北客,日日踏青来。
虫思庭莎白露天,微风吹竹晓凄然。
今来始悟朝回客,暗写归心向石泉。
传闻黄阁守,兹地赋长沙。
少壮称时杰,功名惜岁华。
岩廊初建刹,宾从亟鸣笳。
玉帐空严道,甘棠见野花。
碑残犹堕泪,城古自归鸦。
籍籍清风在,怀人谅不遐。
玉立出岩石,风清曲□□。
偶成聊近意,静对想凝神。
牛渚中流月,兰亭上道春。
古来心可见,寂寞为斯人。
桐竹离披晓,凉风似故园。
惊秋对旭日,感物坐前轩。
江燕飞还尽,山榴落尚繁。
平生信有意,衰久已忘言。
百雉层城上将坛,列营西照雪峰寒。
文章立事须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
草檄清油推健笔,曳裾黄阁耸危冠。
双金未比三千字,负弩空惭知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