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有高节,亭亭自孤植。
总多千亩阴,不碍青山色。
此君有高节,亭亭自孤植。
总多千亩阴,不碍青山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画卷,通过“此君”这一形象化的称呼,赋予了竹子以人格化的情感和高洁的品质。诗人以“高节”来形容竹子,不仅赞美了竹子坚韧挺拔的自然形态,更寓意了竹子所象征的高尚品德与精神追求。
“亭亭自孤植”,描绘了竹子独立于世的姿态,既展现了其生长环境的清幽与独立,也暗示了竹子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品格的精神风貌。“总多千亩阴”,则进一步强调了竹林的广袤与繁茂,竹影婆娑,为大地带来一片清凉与宁静,同时也象征着竹子对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和贡献。
“不碍青山色”,则是对竹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的描绘。竹林虽茂盛,却并未遮挡远处山峦的景色,反而增添了山色的层次感与生机,体现了竹子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关系,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更借物喻人,表达了对高尚品格与精神追求的向往与赞颂,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的憧憬。
三洞耸奇秀,双溪泻澄鲜。
上有婺女光,照耀无穷年。
储灵复产异,人物相比肩。
君虽生后来,识与先辈连。
如筠挺脩直,似玉抱贞坚。
策名甲科上,初仕瓯海边。
孰云簿领闲,文案方满前。
敏手信无敌,虚怀常坦然。
驾言指归期,通邑皆拳拳。
乃知为政者,何苦用心偏。
良才世所稀,华职当骤迁。
愿君养盛业,益使芳誉传。
明晨潮信来,挂席从中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