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来三度雪,农者欢岁稔。
我麦根已濡,各得在仓廪。
天寒未能起,孺子惊人寝。
云有山客来,篮中见冬簟。
烧柴为温酒,煮鳜为作沈。
客亦爱杯尊,思君共杯饮。
所嗟山路闲,时节寒又甚。
不能苦相邀,兴尽还就枕。
冬来三度雪,农者欢岁稔。
我麦根已濡,各得在仓廪。
天寒未能起,孺子惊人寝。
云有山客来,篮中见冬簟。
烧柴为温酒,煮鳜为作沈。
客亦爱杯尊,思君共杯饮。
所嗟山路闲,时节寒又甚。
不能苦相邀,兴尽还就枕。
此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中的田园生活图景,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描写。开篇即写“冬来三度雪”,表达了作者对于连续降雪所带来的好年成的喜悦之情,因为这对农作物尤其是麦子的生长大有裨益。这也反映出古人对于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联。
接着,“我麦根已濡,各得在仓廪”则具体展现了雪水滋润麦田后,麦子根部吸收充足水分,农户因此而感到喜悦,因为他们期待着丰厚的收成。这里“仓廪”一词,不仅强调了农业生产的果实,也暗示了生活的安定与满足。
随后的“天寒未能起,孺子惊人寝”则转换了情景,展示了严冬中人们对于温暖和安全的渴望。孩子们在寒冷的夜晚里惊醒,寻求成人带来的安慰,这种场景不仅体现了家庭生活中的温馨,也映照出天气的恶劣。
“云有山客来,篮中见冬簟”则描绘了一位来自远方山地的旅人带着食物来访的情形。这里的“冬簟”很可能是指某种可以保存较长时间的干粮或腌制食品,反映了人们在严酷自然条件下的生活智慧。
而“烧柴为温酒,煮鳜为作沈”则展示了一场雪中小聚。人们通过燃烧柴火来取暖,同时也用这种方式烹饪食物,如煮鱼等,以此来调剂严冬的寒冷和孤独。
诗中的“客亦爱杯尊,思君共杯饮”表达了对远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个场景中,即使是在严冬,也愿意与想象中的亲友共同享受一杯温暖的酒水,这种情感交流在古代社会里尤为珍贵。
最后,“所嗟山路闲,时节寒又甚。不能苦相邀,兴尽还就枕”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外出游走的不舍,同时也感到自然环境的严峻和个人力量的有限。在这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面前,即便是有强烈探索欲望的人,也只能选择回归安静的生活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雪中的田园生活,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农业生产、家庭温暖以及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它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日画面,更反映出人们在恶劣环境中寻找温暖与希望的普遍心理。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身如瘦鹤已伶俜,一卧兼旬更有零。
朝客偶知亲送药,野僧相保密持经。
力微尚觉衣裳重,才退难徼笔砚灵。
惟有爱花心未已,遍分黄菊插空瓶。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