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知太乙已西游,筑馆焉能强挽留。
此老平生让人者,佛来我去尚何求。
情知太乙已西游,筑馆焉能强挽留。
此老平生让人者,佛来我去尚何求。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情感和佛理的思考。开篇"情知太乙已西游,筑馆焉能强挽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太乙西行的理解与无奈,"太乙"在这里可能是朋友的名字或者代指,而"筑馆"则象征着对美好时光或情感的留恋,但这种留恋是徒劳的。接下来的"此老平生让人者,佛来我去尚何求"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的超然态度和佛理的悟性。这里的"此老"指代太乙或其他修行之人,他们一生中对待他人的宽厚与放下;"佛来我去"则是说佛陀来了又去了,而我也来去自如,表达了对于世事变迁的看破和超脱。最后"尚何求",意味着在这样的认知下,对于尘世间的追求已经不再有所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以及对佛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超脱的人生观。
絮花如雪草如茵,寒食清明处处春。
惆怅钱塘门外路,今年人哭去年人。
便无他、杜鹃催去,匆匆春事能几。
看来不见春归路,飞絮又随流水。留也是。
怎禁得、东风红紫还飘坠。天涯万里。
怅燕子人家,沈沈夜雨,添得断肠泪。嬉游事。
早觉相如倦矣。谢娘庭院犹记。
闲情已付孤鸿去,依旧被莺呼起。谁料理。
正乍暖还寒,未是晴天气。无言自倚。
想旧日桃花,而今人面,都是梦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