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
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
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
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
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
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
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琴的深厚情感与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首句“不解攫醳解琴意”,表达了诗人对古琴艺术的深刻理解,并非仅仅停留在物质的占有上,而是深入到了音乐的灵魂之中。接着,“七弦挂壁何不可”则进一步强调了古琴作为艺术品的独特价值,无论悬挂于何处都能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
“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古琴比作照亮夜空的晨星,其音韵如同引导人心灵归于和谐理性的图书,暗示了古琴在心灵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湘江的夜月与水仙的倒影映照在窗户上,绿树的阴影仿佛锁住了这份静谧与美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表达了诗人对古琴的热爱之情,认为无需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内心的满足与与古琴的交流就足以让他感到快乐与充实。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古琴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深情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