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印归来叹寂寥,黄花难觅旧根苗。
祇缘三径荒凉后,移向洪门不姓陶。
解印归来叹寂寥,黄花难觅旧根苗。
祇缘三径荒凉后,移向洪门不姓陶。
这首诗《对菊》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通过描绘解印归来的寂寥心境与对菊花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首句“解印归来叹寂寥”,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归家后的感受。解印,通常指卸下官职,归隐田园。诗人归来后,内心充满了孤寂之感,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空旷,更是心灵深处的落寞与失落。
次句“黄花难觅旧根苗”,黄花在此特指菊花,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在诗人眼中,菊花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美丽花卉,更象征着高洁、坚韧的精神品质。然而,“难觅旧根苗”暗示着菊花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生机与活力不再,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第三句“祇缘三径荒凉后”,“三径”出自东汉末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原意是指归隐者居住地的小路,此处借指诗人的居所或内心世界。荒凉二字形象地描绘出环境的萧条与内心的孤独,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回归后的寂寞与失落。
最后一句“移向洪门不姓陶”,“洪门”可能指的是社会、官场,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此句表达的是诗人虽然离开了官场,但内心依然渴望着那种自由、高洁的生活状态,如同陶渊明一样,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然而,“不姓陶”则表明这种追求并未实现,诗人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内心仍存有遗憾与无奈。
综上所述,《对菊》一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对现状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与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楚人疑凤鸟,仲尼爱麒麟。
岂不为世瑞,所遇非所亲。
耳目素不接,谁能辨其真。
之子抱奇思,翩翩邈风尘。
迷方日以众,微言难具陈。
抚膺发长叹,衷曲谁为信。
出关岂慕远,遁世甘沈沦。
良由知者希,所以称至人。
人生各分定,如面异黔晰。
读书求仕宦,运数杳莫测。
不如事田䱷,勤苦但食力。
我家本清门,中叶浸流失。
相将习游閒,遂乃离朴质。
流览五服遥,颇喜见诸侄。
水国采菱鱼,陆海种粳秫。
上可奉高堂,俛足宁家室。
少游尝有言,款段与下泽。
乡里称善人,庶几念祖德。
微云何澹澹,星汉灿以明。
携手步广除,泪下如散霙。
征马临岐路,徒御多抗旌。
方当万里别,能不叙平生。
与子同一体,盘石纫芳蘅。
芳蘅自有时,盘石徒纵横。
一朝两决绝,何能复合并。
愿托子怀袖,因风驰我情。
羲驭无停轮,逝波焉可驻。
言寻佳节届,转惜芳春暮。
缅昔兰渚游,少长乐咸聚。
萧散依林泉,慷慨托毫素。
诸君跌宕士,希风结遐慕。
濯流仍清漪,搴芳复高步。
觞来俯纤鳞,曲终倚嘉树。
閒情释近鞅,睇目眷霞寓。
脩短匪殊途,所贵适真趣。
各勉山水期,于焉谢劳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