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对菊》
《对菊》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解印归来叹寂寥,黄花难觅旧根苗。

祇缘三径荒凉后,移向洪门不姓陶。

(0)
鉴赏

这首诗《对菊》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通过描绘解印归来的寂寥心境与对菊花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首句“解印归来叹寂寥”,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归家后的感受。解印,通常指卸下官职,归隐田园。诗人归来后,内心充满了孤寂之感,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空旷,更是心灵深处的落寞与失落。

次句“黄花难觅旧根苗”,黄花在此特指菊花,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在诗人眼中,菊花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美丽花卉,更象征着高洁、坚韧的精神品质。然而,“难觅旧根苗”暗示着菊花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生机与活力不再,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第三句“祇缘三径荒凉后”,“三径”出自东汉末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原意是指归隐者居住地的小路,此处借指诗人的居所或内心世界。荒凉二字形象地描绘出环境的萧条与内心的孤独,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回归后的寂寞与失落。

最后一句“移向洪门不姓陶”,“洪门”可能指的是社会、官场,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此句表达的是诗人虽然离开了官场,但内心依然渴望着那种自由、高洁的生活状态,如同陶渊明一样,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然而,“不姓陶”则表明这种追求并未实现,诗人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内心仍存有遗憾与无奈。

综上所述,《对菊》一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对现状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与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雨怀·其二

万树秋云里,孤山细雨时。

江泥沾落絮,花雾困游丝。

怀抱为谁好,亲朋己久辞。

东溪读书处,一水护青帷。

(0)

赠王德操

楚人疑凤鸟,仲尼爱麒麟。

岂不为世瑞,所遇非所亲。

耳目素不接,谁能辨其真。

之子抱奇思,翩翩邈风尘。

迷方日以众,微言难具陈。

抚膺发长叹,衷曲谁为信。

出关岂慕远,遁世甘沈沦。

良由知者希,所以称至人。

(0)

示族子

人生各分定,如面异黔晰。

读书求仕宦,运数杳莫测。

不如事田䱷,勤苦但食力。

我家本清门,中叶浸流失。

相将习游閒,遂乃离朴质。

流览五服遥,颇喜见诸侄。

水国采菱鱼,陆海种粳秫。

上可奉高堂,俛足宁家室。

少游尝有言,款段与下泽。

乡里称善人,庶几念祖德。

(0)

毗陵夜泊

波流自洸瀁,风雨何凄其。

草树既零乱,鳞羽多参差。

行路怀苦辛,征人伤别离。

中宵不能寐,悠悠有所思。

(0)

拟李陵录别诗二首·其一

微云何澹澹,星汉灿以明。

携手步广除,泪下如散霙。

征马临岐路,徒御多抗旌。

方当万里别,能不叙平生。

与子同一体,盘石纫芳蘅。

芳蘅自有时,盘石徒纵横。

一朝两决绝,何能复合并。

愿托子怀袖,因风驰我情。

(0)

上巳偕同年诸子脩禊海淀

羲驭无停轮,逝波焉可驻。

言寻佳节届,转惜芳春暮。

缅昔兰渚游,少长乐咸聚。

萧散依林泉,慷慨托毫素。

诸君跌宕士,希风结遐慕。

濯流仍清漪,搴芳复高步。

觞来俯纤鳞,曲终倚嘉树。

閒情释近鞅,睇目眷霞寓。

脩短匪殊途,所贵适真趣。

各勉山水期,于焉谢劳骛。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