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翛然谁论。
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
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
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
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
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
此还真意,故应欲辨忘言。
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翛然谁论。
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
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
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
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
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
此还真意,故应欲辨忘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梦得的作品,名为《念奴娇(其一)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翛然谁论。" 这几句通过“故山渐近”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迫切想念,而“念渊明归意”则是指唐代诗人渊明(即陶渊明)的归隐思想,这里借用来表达自己归隐自然、远离尘世的心情。
"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归乡的景象,其中“秋已老”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而“松菊三径犹存”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明即便时光流逝,但大自然的美好依旧。
"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 这里写出了家人特别是孩子们对诗人的热烈欢迎,以及诗人穿着飘逸衣衫站在熟悉的老宅门前,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归乡时的情景。
"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化生活的享受和放松,以及对美酒的喜爱,通过“琴书”和“盈尊”的字眼,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得的人生态度。
"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 这几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尽管他已经四处游历,但依然感到自己如同漂浮的萍草,没有稳固的根基,而“空负田园”则是对未能实现的田园理想的一种自我安慰。
"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 这里写出了诗人在归乡后,对狭窄居所的适应和接受,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喜悦。
"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 这几句则描绘了傍晚时分,疲惫的鸟儿归巢,远处的云雾笼罩着山峦,而山中的气息渐渐浸入黄昏,这是对自然界日落景象的细腻描写。
"此还真意,故应欲辨忘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心境,是真正想要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淡。
星驾共招邀,春园发兴遥。
麦风将变候,梅雨忽崇朝。
积石开苍岛,重楼瞰赤霄。
池晴鱼弄沫,地暖药舒苗。
啼鸟当窗近,飞花逐砌消。
草深初雊雉,槐细未藏蜩。
茗碗香云滑,床琴白雪调。
野泉堪荐醴,天籁讶闻韶。
被褐深怀玉,裁诗拟报瑶。
醉乡今已到,何必蹑洪乔。
胜地传三教,空山少四邻。
溪流旧回合,峰势此嶙峋。
松桂风吟夜,莓苔雨度春。
经残萝径月,灯掩石龛尘。
兜率疑天界,维摩恐后身。
布金还长者,携酒属诗人。
心远云堪卧,门閒鸟自驯。
早祈莲社就,来此息贪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