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文明教俊才,襟期冰雪谢氛埃。
半窗白月芸编启,一榻松风竹洞开。
跋烛疑酬前席问,抱琴且为广文来。
芹边亦有追随乐,笑杀歌楼拥肉台。
盛世文明教俊才,襟期冰雪谢氛埃。
半窗白月芸编启,一榻松风竹洞开。
跋烛疑酬前席问,抱琴且为广文来。
芹边亦有追随乐,笑杀歌楼拥肉台。
这首诗描绘了文人雅士在清幽环境中读书、弹琴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首句“盛世文明教俊才”,点明了时代背景与人物身份,盛世之下,文明昌盛,俊杰辈出。接着“襟期冰雪谢氛埃”一句,以冰雪比喻高洁的胸怀,表达出诗人对世俗尘埃的超脱态度。
“半窗白月芸编启,一榻松风竹洞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半开的书卷映着窗外的白月光,松风轻拂,竹洞开启,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读书环境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追求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和谐。
“跋烛疑酬前席问,抱琴且为广文来”两句,通过想象与现实交织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交流的渴望与愉悦。跋烛象征深夜的长谈,前席问则暗示了对知识的渴求与对贤者的敬仰;抱琴来访,则体现了文人间以琴会友的传统,以及对艺术的共同追求。
最后,“芹边亦有追随乐,笑杀歌楼拥肉台”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之乐的欣赏,与对奢华享乐的讽刺。芹边之乐,可能是指在自然中寻得的乐趣,与歌楼拥肉台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活动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他们对高洁品格和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
邓将军家住文水濆。十五袭父爵,桓桓气凌云。
二十年前尚年少,镇抚西湖到南诏。
纷纷蛮部未知名,手提一剑身横行。
去年蠢尔犹纷争,片言折之无不平。
万里归来报天子,奏对边情若流水。
御前官赏赐勋劳,象笏朱衣拜丹扆。
曙光曈曈射双阙,又奉天书戒明发。
青骢玉勒飞腾骧,楚水黔山去超忽。
云南到时花未飞,还以天恩谕远夷。
只今四海遵文教,独恃短兵何所为。
眉山一代称文雄,落笔往往凌长虹。
时将书法作画法,墨花洒出皆神工。
一枝老干欺霜雪,数叶翛翛更清绝。
俨如端笏立朝时,馀子纷纷莫能折。
至今看画精爽生,恍疑玉局攀云軿。
诗成拜写发长叹,南山一带横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