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之雁尔何来,上飞下飞相徘徊。
自云朔方岁饥苦,欲托残生到南土。
南人苦旱如北潦,江芦洲笋多枯槁。
富家有粟仓廪闭,贫户有鸡卖无地,曷安尔身为尔计。
海上穷兵善矰缴,将得尔肉谋一饱。
不则流落江南乡,千里愁云迷故道。
雁乎尔归兮归尚早!
海上之雁尔何来,上飞下飞相徘徊。
自云朔方岁饥苦,欲托残生到南土。
南人苦旱如北潦,江芦洲笋多枯槁。
富家有粟仓廪闭,贫户有鸡卖无地,曷安尔身为尔计。
海上穷兵善矰缴,将得尔肉谋一饱。
不则流落江南乡,千里愁云迷故道。
雁乎尔归兮归尚早!
这首《哀雁》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大雁的描绘,表达了对身处困境中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诗中以雁为喻,描绘了大雁因北方饥荒而南迁的情景,展现了迁徙途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大雁在海上徘徊,寻找着生存的希望,其境遇与南方受灾的人们相似,都面临着粮食短缺、生活困苦的现实。诗中通过对比南方的旱灾与北方的水涝,以及富人与贫民的生活差异,揭示了社会不公与苦难的普遍性。
诗人借雁之口,发出“曷安尔身为尔计”的疑问,表达了对大雁及南方灾民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忧虑。同时,诗中也暗含了对战争与掠夺的谴责,指出海上穷兵黩武,不仅威胁着大雁的生命,也加剧了人间的苦难。
最后,“雁乎尔归兮归尚早!”一句,既是对大雁的鼓励与祝福,也是对南方灾民早日摆脱困境、回归安定生活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与君去年别,君来竟悲喜。
乘马夜访君,备陈昔行李。
五月辞吴中,六月渡扬子。
七月行丧妻,是月子又死。
买棺无橐金,助贷赖知己。
娇儿昼夜啼,幼女饮食止。
行路况炎蒸,悲哀满心耳。
青铜不忍照,憔悴邻于鬼。
八月至都下,少长疾未已。
一婢复嗑然,老媪几不起。
君门日预朝,仆乘贫可耻。
十月补王畿,受代隔岁纪。
闭门陋巷中,闷默阅书史。
初闻君至之,如见湖山美。
今闻君复还,为我谢云水。
故交傥相问,怀抱今如此。
岂乏南飞雁,岂无东下鲤。
自同嵇康懒,作书愁把纸。
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
艳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
细浪差差蹙,深湾曲曲幽。
跳鳞无限乐,春蔓不胜柔。
晚下蛙为吹,闲来叶作舟。
乱禽喧后坞,急雨过西畴。
负笱渔郎去,将雏燕子秋。
跨桥寻岛入,疏窦出城流。
密树能藏马,晴沙自立鸥。
缘何探景备,平昔从公游。
平时易水头,不复起边愁。
壮士去来久,寒波空自流。
临塘移鹭羽,隔戍见毡裘。
半似江南美,军和胜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