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陶太博通判广信军》
《送陶太博通判广信军》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平时易水头,不复起边愁。

壮士去来久,寒波空自流。

临塘移鹭羽,隔戍见毡裘。

半似江南美,军和胜宴游。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táotàitōngpàn广guǎngxìnjūn
sòng / méiyáochén

píngshíshuǐtóubiānchóu

zhuàngshìniánjiǔhánkōngliú

líntángshùjiànzhānqiú

bànjiāngnánměijūnshèngyànyóu

注释
平时:平常日子。
易水:古代河流名,与荆轲刺秦的故事相关。
边愁:边疆的忧虑或战争的忧患。
壮士:指英勇的人。
久:长时间。
寒波:寒冷的江面波浪。
临塘:靠近池塘。
移鹭羽:移动或模仿鹭鸟的羽毛。
隔戍:隔着军事防御区。
毡裘:用毛毡制成的衣物,多见于北方。
半似:一半像。
军和:军中的和谐氛围。
胜宴游:盛大的宴会般的欢乐。
翻译
平时在易水边度过,不再有边疆忧虑。
壮士离别已久,寒冷的江水独自流淌。
在池塘边移动着白鹭的羽毛,隔着防线看见了毛毡衣帽。
这里一半像江南美景,军营中也如同盛大的宴会游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陶太博通判广信军》,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陶太博前往广信军任职的关切与祝愿。首句“平时易水头”借用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的典故,暗示了友人此行的严肃与责任,同时也暗含离别的悲壮气氛。次句“不复起边愁”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不必过于忧虑边塞之事,保持平常心。

接下来的两句“壮士去来久,寒波空自流”,通过描绘壮士离去后,易水之水独自流淌,寓言友人的离别,以及时间的无情流逝。诗人运用自然景象寄托情感,显得深沉而富有画面感。

“临塘移鹭羽,隔戍见毡裘”进一步描绘了广信军的风貌,塘边的白鹭迁徙,戍楼内外的景象,展现了军营生活的特色。最后两句“半似江南美,军和胜宴游”,诗人赞美广信军营虽然地处边疆,但也有江南般的美景,且军中的和谐氛围如同宴游一般,预祝友人在新的环境中能享受工作的快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易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意深远的表达,既表达了送别的深情,又寄予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含蓄与意境之美。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苏李会合图

未识沙场苦,空曾奉使来。

讵知羝乳约,不抵雁书回。

汉节风霜古,胡笳旦暮哀。

谁怜太史令,心为故人摧。

(0)

次韵张蔡国公淡庵青山寺诗

相国观山负夙期,圣恩祇许暂相违。

身随云影留三宿,心了泉声绝百非。

开士谈空依宝树,野人耕雨荐山薇。

双龙深护安禅处,绕坐诸天近紫微。

(0)

代石答五首·其五

去岁留诗别,嗟哉白发人!

冠依子夏制,居切左丘邻。

执籥充振鹭,脩辞缀获麟。

终须愁坎壈,勿用诮嶙峋。

(0)

九月同李子文罗寿甫行城南溪上

溪水泠泠玉佩声,沿溪路转忽川平。

襟怀郁滞得开豁,腰足痹顽时散行。

几树霜红明夕照,数峰烟碧倚寒晴。

兹游胜友相酬和,殆与秋光欲斗清。

(0)

李陵台次韵杨学士

青山绕驿客重来,十里羸骖首重回。

今古李陵悲绝处,夕阳野牧下荒台。

(0)

翰林故事莫盛于唐宋聊述旧闻拟宫词十首·其五

文思如泉涌墨林,屏风院吏不须寻。

旧时内相诸孙在,犹有当年扫閤金。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