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兴安道中雪晴见群山偶成》
《兴安道中雪晴见群山偶成》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关山千里涌银涛,晚日烘云欲动摇。

滕六自知迁客近,前驱一洗瘴烟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īngāndàozhōngxuěqíngjiànqúnshānǒuchéng
sòng / zhì

guānshānqiānyǒngyíntāowǎnhōngyúndòngyáo

téngliùzhīqiānjìnqiánzhàngyānxiāo

翻译
连绵的关山间波涛汹涌,如同银色的海浪翻滚,傍晚的太阳烘烤着云朵,似乎要使之摇曳不定。
雨神滕六(古代传说中的雨神)察觉到离迁徙的季节(指夏季)已近,它的先锋队伍驱散了弥漫的瘴气。
注释
关山:泛指山岭,这里可能指边关或长途跋涉之地。
银涛:形容波涛如银色般闪亮。
晚日:夕阳。
烘云:形容太阳照耀使云朵显得更红艳。
滕六:古代神话中的雨神。
迁客:指因贬谪或流放而离开京城的人。
瘴烟:热带或山区湿热气候下产生的有毒气体,对健康有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后初晴景象,诗人在兴安道中途经,目睹群山重叠,宛如画图。开篇“关山千里涌银涛”一句,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连绵不断、如同白银滔滔的雪山景致。接着,“晚日烘云欲动摇”则捕捉了夕阳照耀下,云层轻摇,天气即将变幻的那一刻。

诗人随后以自谦之词“滕六自知迁客近”,表达自己如同古时贬官的滕六一般,是个被贬官的过往之人,带有某种无奈与孤独。在这样的背景下,“前驱一洗瘴烟消”则是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借助这次旅行,将过去的不快与忧愁一并洗净,如同山间的瘴气在春风中逐渐散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自挽联

仗我佛慈悲指示,方悟得无我无人;

做吾儒切实工夫,巴结到而今而后。

(0)

来薰堂联

烟开翠扇清风晓;日暖金阶昼刻移。

(0)

集字联

时契幽怀同静气;因观流水悟文情。

(0)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三章明心相实相·其三

君不见心相微细最奇精,非作非缘非色名。

虽复恬然非有相,若凡若圣己之灵。

此灵无形而常应,虽复常应实无形。

心性无来亦无去,缘虑流转实无停。

正觉此之真常觉,方便鹿苑制尊经。

为度妄想诸邪见,令知寂灭得安宁。

广说菩提与诸行,而此二法即音声。

了达音声处非处,三毒烦恼不亏盈。

又达五阴皆空寂,正慧无生制六情。

于兹六情随念灭,即是真了涅盘城。

行路难,路难无往复无还。

贪嗔不在于内外,亦复的不在中间。

(0)

题伽倻山读书堂瀑布

狂喷垒石吼重峦,人语难分咫尺间。

常恐是非声到耳,故教流水尽笼山。

(0)

湘月.读《西湖志》

波眸山黛,是夷光魂化,天然佳丽。

桂子荷花频易主,湖水湖烟无际。

人住图中,金销锅底,成就临安意。

平章风月,朝庭大小谁计?

梦中索取江山,杭州作汴,凤阁龙楼起。

未饮黄龙来白雁,半壁一孤舟寄。

湖上骑驴,山头立马,残局真无味。

夕阳回望,依然一碧天水。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