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
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
山苍茫,水清浅。
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
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
山苍茫,水清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牧歌图景。开篇“北原草青牛正肥”,以“青”和“肥”两个字,既点出了季节的特征——春天,也形象地描绘了牛群的丰美与生机。接着,“牧儿唱歌牛载归”,通过牧童的歌声与牛群的归途,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儿家在原牛在坂”,一方面表现了牧童与牛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空间的层次感。
“歌声渐低人更远”一句,不仅写出了歌声随风飘散的情景,还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延展,使得画面更加立体。最后,“山苍茫,水清浅”,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山色苍茫给人以深远之感,而水则清澈见底,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北原牧童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热爱与向往。
钱唐江一曲,处处栽修竹。
竹林深复深,接入五云麓。
有坞曰云栖,五色云归宿。
赵宋结茅庵,代住高人躅。
前明隆万间,祩宏僧不俗。
坐爱好山林,铸就新语录。
一卷法慧经,年年人熟读。
塔院在其旁,高树盖新绿。
好山有好泉,潺潺听往复。
佳处在此间,逾时看不足。
洗心亭洗心,归路淡无欲。
道旁儿,哭声悲。阿母饿死,阿爷负我逃淮。
乞不得食行抛儿,呼爷不应仰天啼。
阿爷行疾,儿何能追?
问儿谁家子,儿不识姓名乡里。行人聚观叹息耳。
父子不相顾,谁其收哺育尔?晚风寒,大路昏。
关闭人家,依傍犬吠嗔。荒荒旷野多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