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顿谁家儿,生小矜白皙。
阿爷负官钱,弃置何仓卒!
贻我适谁家,朱门临广陌。
嘱侬且好住,跳弄无知识。
独怪临去时,摩首如怜惜。
三年教歌舞,万里离亲戚。
绝技逢侯王,宠异施恩泽。
高堂红氍毹,华灯布瑶席。
授以紫檀槽,吹以白玉笛。
文锦缝我衣,珍珠装我额。
瑟瑟珊瑚枝,曲罢恣狼藉。
我本贫家子,邂逅道抛掷。
一身被驱使,两口无消息。
纵赏千万金,莫救饿死骨。
欢乐居他乡,骨肉诚何益!
临顿谁家儿,生小矜白皙。
阿爷负官钱,弃置何仓卒!
贻我适谁家,朱门临广陌。
嘱侬且好住,跳弄无知识。
独怪临去时,摩首如怜惜。
三年教歌舞,万里离亲戚。
绝技逢侯王,宠异施恩泽。
高堂红氍毹,华灯布瑶席。
授以紫檀槽,吹以白玉笛。
文锦缝我衣,珍珠装我额。
瑟瑟珊瑚枝,曲罢恣狼藉。
我本贫家子,邂逅道抛掷。
一身被驱使,两口无消息。
纵赏千万金,莫救饿死骨。
欢乐居他乡,骨肉诚何益!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的《临顿儿》,描绘了一个出身贫寒的儿童被富贵人家买去,经历命运转折的过程。诗中通过临顿儿的遭遇,展现了社会阶层的鲜明对比和人生的无常。
诗的开头描述了临顿儿的出生背景,他生来皮肤白皙,却因父亲负债而被匆忙卖出。接着,他被送往豪门大户,虽然生活奢华,但缺乏亲情陪伴,只有无知的玩耍。临别之际,父亲的不舍和怜爱之情让人心酸。
随后,诗中描述了临顿儿在贵族家庭中的学习与表演,他学会了歌舞,得到了侯王的宠爱,享受着荣华富贵。然而,这些并未改变他的本质,他始终记得自己的贫贱出身,骨肉分离的痛苦让他明白,即使富贵也无法填补亲情的缺失。
最后,临顿儿感叹纵然得到千万金银,也无法解救自己和亲人的饥饿,身处他乡的欢乐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整首诗以临顿儿的视角,揭示了金钱与亲情之间的矛盾,以及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