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内此斋古,入门便得之。
鸣鞭不十里,可以憩移时。
更换肩舆进,趁凉山径披。
穹窿峰顶塔,待我咏新诗。
园内此斋古,入门便得之。
鸣鞭不十里,可以憩移时。
更换肩舆进,趁凉山径披。
穹窿峰顶塔,待我咏新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探访清音斋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赞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进入园中到抵达清音斋的过程,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
首句“园内此斋古,入门便得之”点明了清音斋的位置与历史感,暗示其在园中的独特地位。接着,“鸣鞭不十里,可以憩移时”描绘了前往清音斋的路程,虽不远,却足以让人在途中稍作休息,享受片刻宁静。
“更换肩舆进,趁凉山径披”则进一步描述了进入园内的行进方式,通过换乘轻便的肩舆,更加轻松地穿越山径,感受清凉与自然之美。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旅途的舒适,也暗含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欣赏。
最后,“穹窿峰顶塔,待我咏新诗”将视线引向了清音斋的背景——一座位于穹窿峰顶的塔。这不仅是物理上的位置指示,更是精神上的寄托,预示着诗人将在清音斋中创作出新的诗歌,表达对这片美丽景色的感慨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清音斋作为一处静谧之地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在此处寻求灵感、抒发情感的心境。
扬州酒美天下无,小槽夜走蒲萄珠。
金盘露滑碎白玉,银瓮水暖浮黄酥。
柳花吹尽春江涨,雪花鲥鱼出丝网。
李郎载酒过江来,开酒斫鱼醉春晚。
世事反覆如摴蒱,会须一饮空百壶。
淋漓宫袍亦奇士,夜起看对青灯孤。
层崖閟顽阴,水木深以阻。
湍声半空落,汹汹如怒虎。
风生木叶脱,魄动不敢语。
何年浑沌窍,灵物此栖处。
初从一线溜,开凿到神禹。
云雨鼓飞浪,喷薄齐万弩。
藏珠骊龙颔,百斛快一吐。
油油入无底,细散不濡缕。
归藏海有穴,汎溢愁下土。
南峰天一柱,万古镇幽府。
江山有奇探,落景迫行旅。
多惭茹芝人,终年看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