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雪霰成先暴集,地中阳复已如期。
穿林斗觉萦风急,入袖初惊学舞迟。
楼上温貂方贳酒,竹间寒雀未辞枝。
平明君向螭头立,玉座炉烟细细时。
天雪霰成先暴集,地中阳复已如期。
穿林斗觉萦风急,入袖初惊学舞迟。
楼上温貂方贳酒,竹间寒雀未辞枝。
平明君向螭头立,玉座炉烟细细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王景彝对雪》,描绘了冬日雪景以及诗人与友人共赏雪的情境。首句“天雪霰成先暴集”形象地写出大雪纷飞的场景,雪花密集如霰,气势磅礴。次句“地中阳复已如期”则暗示雪势虽猛,但阳光不久后必将穿透云层,带来温暖。
“穿林斗觉萦风急,入袖初惊学舞迟”通过写雪花在树林中穿梭,仿佛被疾风吹动,以及飘入衣袖时轻盈的姿态,展现了雪花飘落的动态美。诗人以“学舞迟”形容雪花在空中缓缓飘落,富有诗意。
“楼上温貂方贳酒,竹间寒雀未辞枝”描绘了楼上的诗人正借着貂皮大衣保暖,准备饮酒取暖,而竹林间的寒雀却坚守枝头,不畏严寒。这一对比,既显出冬日的寒冷,又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闲适态度。
最后两句“平明君向螭头立,玉座炉烟细细时”以“平明”点明时间,描述诗人清晨站在螭头(宫殿的装饰)前,欣赏着炉火微烟袅袅升起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景,通过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象的交融,传达出冬日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不寒不暖晴时节,开箱袷衣初试。
酒舫重移,钓竿新把,且学老渔身世。
花开楝子,看风过摇凉,水痕都紫。
两岸人家,昼长门掩正蚕市。
枝头青杏尚小,只桑阴、豆荚肥绿如指。
土没鞋平,衫兜扇出,又过斜阳山寺。红桥雁齿。
有曲港通船,草香蘅芷。除却闲鸥,问谁能到此。
万筱连山,新粉丛边,分来露梢。
记金摇竿影,横量钿尺;珠排节数,圆截银刀。
密袅龙头,细拖凤尾,水样鹅黄玉一条。
中通处,有拾余瑶草,好逗心苗。琴余书后无聊。
便浓注薰丝著意烧。
尽荷筒暗吸,篆随云吐,兰膏徐爇,香逐风飘。
红腻油脂,黑蟠灰字,一点星星火易消。
清宵坐,更斜笼翠袖,未忍轻抛。
征帆江北,又江南一曲、萸湾深入。
雁齿红桥疏柳巷,听唱新词犹涩。
瓜步寒潮,蒜山晚渡,几点霜鸥湿。
重阳过了,拂云石燕犹蛰。
试问姹女墟头,酒钱细数,谁把金鱼给。
别后南溪溪畔路,赋罢蛮笺争拾。
老圃观梅,轻舟载鹤,胜向花砖立。
十洲五岳,画图看满琼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