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梦帝先,宝命上齐天。
秦后徒闻乐,周王耻卜年。
玉京移大像,金箓会群仙。
承露调天供,临空敞御筵。
斗回迎寿酒,山近起炉烟。
愿奉无为化,斋心学自然。
明君梦帝先,宝命上齐天。
秦后徒闻乐,周王耻卜年。
玉京移大像,金箓会群仙。
承露调天供,临空敞御筵。
斗回迎寿酒,山近起炉烟。
愿奉无为化,斋心学自然。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表达了对君主的颂扬和对国家盛世的美好祝愿。从文辞中可以看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明君梦帝先,宝命上齐天。”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了一位贤明君主在梦中受到帝王先祖的托梦,并将其神圣的命令传达于世,意境辽阔,显示了诗人对理想君主形象的崇高敬仰。
“秦后徒闻乐,周王耻卜年。” 这两句通过历史的回顾,强调了一种文化自信和时代精神。秦朝以后,只有听闻过往的繁华乐曲,而周王时期则因其长久的统治而感到羞愧,暗示了诗人对当下盛世的肯定。
“玉京移大像,金箓会群仙。” 这两句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宗教仪式,玉京中的大像被移出,而金箓则是用于祭祀时的一种器物,这里用以形容皇帝与天界众神的交流,彰显了皇权的神圣性。
“承露调天供,临空敞御筵。”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君主祭祀时的一种敬畏之心。承露即是接受天上的甘露,而调天供则是在祭祀中将物品排列整齐,临空敞御筵则是指在高处铺设祭祀用的席子。
“斗回迎寿酒,山近起炉烟。” 这两句描写了庆典时的景象,斗指的是北斗星,斗回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活动,迎寿酒即为皇帝祝寿,而山近起炉烟则形容了祭祀或庆典中的供奉香火。
“愿奉无为化,斋心学自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愿望和追求,无为化指的是道家哲学中主张顺应自然,不做强制改变的理念。斋心则是清净之心,学习自然即是在自然界中寻找生活的智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仪式的描绘以及内心愿望的表达,展现了一个文化繁荣、君主贤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社会图景。
雪引诗情不敢慵,来登高阁犯晨钟。
山僧莫怪多时望,玉立南山万万峰。
学诗学礼子已文,种花种竹居不贫。
门闾正可务广大,如何一粟容君身。
结庵名粟亦何寄,口不尽言知有意。
鹍鹏羽翼自垂天,蜩鸴飞鸣有馀地。
短长小大争长雄,舒卷不离方寸中。
小如一粟大江海,万形宇内宁非同。
君如推此充寥廓,回集尘端亦栖托。
放言切勿诮蒙庄,伯夷永名仲尼博。
更须谈理勿谈空,此道根原由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