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六月驱䮦阳,散发前轩愁日长。
安得潇湘八尺雪,挂我素壁之虚堂。
高蝉无声鸟息啄,菱丝藕丝覆池角。
君不见紫衫豪贵客,门外走黄埃。
胡缨大剑向幽朔,马头汗雨鸣车雷。
我渡大江去,远访庐山师。
庐山瀑布五千丈,莲花正放陶公卮。
北窗羲皇枕白石,南柯勋业驰玄驹。
眼中万事且休矣,河鼓自巧愚公愚。
火云六月驱䮦阳,散发前轩愁日长。
安得潇湘八尺雪,挂我素壁之虚堂。
高蝉无声鸟息啄,菱丝藕丝覆池角。
君不见紫衫豪贵客,门外走黄埃。
胡缨大剑向幽朔,马头汗雨鸣车雷。
我渡大江去,远访庐山师。
庐山瀑布五千丈,莲花正放陶公卮。
北窗羲皇枕白石,南柯勋业驰玄驹。
眼中万事且休矣,河鼓自巧愚公愚。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避暑的情景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开篇以“火云六月驱夏日”点出夏日酷热,诗人“散发前轩愁日长”,表达了在炎热夏日中寻求清凉的渴望。接着,诗人构想了一幅理想中的避暑图景:“安得潇湘八尺雪,挂我素壁之虚堂”,想象着在清凉的雪景中,悬挂于空旷的厅堂,以此来避暑消夏。
随后,诗人通过“高蝉无声鸟息啄,菱丝藕丝覆池角”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夏日景象,与上文的酷热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段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这种状态的向往。
接下来,“君不见紫衫豪贵客,门外走黄埃”一句,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鲜明差异,以及对那些追求物质享受而不顾及精神层面的豪贵之人的讽刺。紧接着,“胡缨大剑向幽朔,马头汗雨鸣车雷”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艰苦与动荡,与诗人的避暑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最后,“我渡大江去,远访庐山师。庐山瀑布五千丈,莲花正放陶公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向往。通过“北窗羲皇枕白石,南柯勋业驰玄驹”这一句,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即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在描绘夏日避暑场景的同时,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野棠花覆地,山馆夜来阴。
马迹穿云去,鸡声出涧深。
清风时偃草,久旱或为霖。
试与茕嫠话,犹坚借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