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
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
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种极致的清净与透明状态。“有色同寒冰”表达了琉璃的颜色宛如寒冰般清冷,“无物隔纤尘”则形容它纯净到连细小的尘埃都无法附着。诗人通过“象筵看不见”进一步强调琉璃的透明度,如同用竹筷子去观察,但因为它太过透明,以至于难以辨识。最后,“堪将对玉人”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境,若是在这般清澈如玉的人前展示此琉璃,或许能与之相得益彰。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韦应物精湛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细腻入微的描绘能力。通过对琉璃的赞美,诗人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追求。
谁为宓妃寻洛浦,且看芙蓉照秋圃。
烂漫折随罗袖归,芬香忍对西风吐。
官池不属野人游,画鼓喧喧驾鹢舟。
宾从欣陪史君去,筵开正在红云处。
独携椽笔发清唱,老鹤昂藏映鸡鹜。
敢辞倒载委篮舆,绛腊行行夹城路。
君常慷慨论兵机,喜见韩侯定远归。
将略无穷虽世出,秋毫不犯似君稀。
封侯气骨青春在,报主功名白日飞。
龌龊簿书何所恋,拟投儒服换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