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白日暗寒原,鸿雁无声度塞垣。
自古客行愁道远,纷纷薄木锁侯门。
黄云白日暗寒原,鸿雁无声度塞垣。
自古客行愁道远,纷纷薄木锁侯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客旅的愁绪。
首句“黄云白日暗寒原”,以“黄云”和“白日”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昏暗、寒冷的氛围。黄云遮蔽了天空,使得原本明亮的太阳也显得黯淡无光,寒原之上一片萧瑟。这一景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冷,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次句“鸿雁无声度塞垣”,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感。鸿雁,作为候鸟,通常象征着自由与迁徙,但在“无声”的描述下,它们的飞行显得格外孤独与无力。它们穿越的是“塞垣”,即边塞的城墙,这不仅是地理上的界限,也是情感上的隔阂。在这样的背景下,鸿雁的沉默更添了几分无奈与哀愁。
接下来,“自古客行愁道远”,直接点明了主题——客旅的愁绪。从古至今,行走在漫长旅途中的旅人,总是会因路途遥远而感到忧愁。这句话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长河相连接,使得愁绪更加深沉,也更加普遍化。
最后一句“纷纷薄木锁侯门”,以“薄木”(细小的树木)和“侯门”(显赫之家的大门)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差距以及旅人的孤独与无助。纷飞的落叶锁住了高门大宅,却无法触及那些身处其中的人们,更无法为旅人带来一丝温暖或安慰。这句诗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公,加深了全诗的悲凉氛围。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旅人的愁绪,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引人共鸣。
昨跨苍虬恣驰骋,晓拂君山莫襄郢。
飘飘列子御风行,出入有无凌倒影。
十郡宗藩联戚畹,尺步绳趋咸整整。
乳哺赤子如哺雏,抑塞诛求杜干请。
干请诛求事惨伤,犬羊尽化为豺狼。
仰天戟手祝来世,有身只愿生湖湘。
戚畹如君岂多见,投我明珠闪惊电。
三年不食亦伸眉,语及民艰泪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