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三元》
《十三元》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黄云白日暗寒原,鸿雁无声度塞垣。

自古客行愁道远,纷纷薄木锁侯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客旅的愁绪。

首句“黄云白日暗寒原”,以“黄云”和“白日”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昏暗、寒冷的氛围。黄云遮蔽了天空,使得原本明亮的太阳也显得黯淡无光,寒原之上一片萧瑟。这一景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冷,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次句“鸿雁无声度塞垣”,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感。鸿雁,作为候鸟,通常象征着自由与迁徙,但在“无声”的描述下,它们的飞行显得格外孤独与无力。它们穿越的是“塞垣”,即边塞的城墙,这不仅是地理上的界限,也是情感上的隔阂。在这样的背景下,鸿雁的沉默更添了几分无奈与哀愁。

接下来,“自古客行愁道远”,直接点明了主题——客旅的愁绪。从古至今,行走在漫长旅途中的旅人,总是会因路途遥远而感到忧愁。这句话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长河相连接,使得愁绪更加深沉,也更加普遍化。

最后一句“纷纷薄木锁侯门”,以“薄木”(细小的树木)和“侯门”(显赫之家的大门)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差距以及旅人的孤独与无助。纷飞的落叶锁住了高门大宅,却无法触及那些身处其中的人们,更无法为旅人带来一丝温暖或安慰。这句诗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公,加深了全诗的悲凉氛围。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旅人的愁绪,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引人共鸣。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留别王守禦

月朗风清水手多,孤舟不发欲如何。

边无急报将军醉,岭有微霜吏目过。

薏苡岂能诬马援,荔枝久矣待东坡。

人生去住真如梦,对酒惟应发浩歌。

(0)

和刑部诸公赏菊韵二首·其二

写尽寒烟与败胶,爱花宁厌赏花劳。

酒兵入阵霜初破,诗将登坛月正高。

绝俗自宜莲并价,策勋当与杞同曹。

故知逸兴真难尽,更约明年共和陶。

(0)

永慕堂诗·其一

有堂不忍登,有口不忍说。

说著登堂时,酸嘶暗流血。

(0)

送蔡元鼎佥宪之官河南少参

作器心知渐几分,三年埏埴每劳君。

准人自信堪常伯,新旭旋看散冻云。

世事纷纷咸定命,吾心浩浩本无垠。

中原老稚歌乔梓,瞻拜嵩灵祝早闻。

(0)

次韵苏提学伯诚游白鹿洞五首·其一

滔滔泗水方堙阨,再浚渊源忆此场。

躬率后夫寻坠绪,手扶休烈照遐荒。

路穷绝顶知真永,月到中天敢议光。

三字符今谁领会,先生筮得复初阳。

(0)

赠刘通府

昨跨苍虬恣驰骋,晓拂君山莫襄郢。

飘飘列子御风行,出入有无凌倒影。

十郡宗藩联戚畹,尺步绳趋咸整整。

乳哺赤子如哺雏,抑塞诛求杜干请。

干请诛求事惨伤,犬羊尽化为豺狼。

仰天戟手祝来世,有身只愿生湖湘。

戚畹如君岂多见,投我明珠闪惊电。

三年不食亦伸眉,语及民艰泪如线。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