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病痎疟,有鬼相揶揄。
杜陵十四字,诵之可以驱。
移神随惝恍,幻造斯矫诬。
鉴之苟不达,无益空受愚。
我生禀正阳,灼灼灵明躯。
辨邪意悬镜,烛元心握珠。
阴厉等尘芥,安敢相牵拘?
欹枕哑自笑,和光满屋隅。
人言病痎疟,有鬼相揶揄。
杜陵十四字,诵之可以驱。
移神随惝恍,幻造斯矫诬。
鉴之苟不达,无益空受愚。
我生禀正阳,灼灼灵明躯。
辨邪意悬镜,烛元心握珠。
阴厉等尘芥,安敢相牵拘?
欹枕哑自笑,和光满屋隅。
这首诗《病疟四章(其二)》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疾病与迷信的理性思考。
诗的开篇“人言病痎疟,有鬼相揶揄”,以民间对疟疾的迷信观念入题,指出人们往往将疾病归咎于鬼神的戏弄,流露出对这种观念的质疑。接着,“杜陵十四字,诵之可以驱”引用杜甫诗句,暗示通过诵读经典可以驱除疾病,暗含了诗人对于传统智慧的信任与推崇。
“移神随惝恍,幻造斯矫诬”两句,则是对迷信思想的直接批判,指出那些所谓的“神迹”不过是人的想象与虚构,毫无实际意义。接下来,“鉴之苟不达,无益空受愚”强调了正确理解事物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理解,才能避免被错误的观念所愚弄。
“我生禀正阳,灼灼灵明躯”表明诗人坚信自己拥有正直光明的生命本质,这为他提供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辨邪意悬镜,烛元心握珠”进一步说明诗人通过内心的明镜与智慧之珠来洞察真相,分辨邪正。
最后,“阴厉等尘芥,安敢相牵拘?”表达了诗人对疾病的蔑视态度,认为疾病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不敢束缚他的心灵。“欹枕哑自笑,和光满屋隅”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结束全诗,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豁达心境。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迷信的批判,也体现了其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认识以及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通过诗中丰富的象征与隐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其独特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观。
三径风霜利若刀,襜褕吹断罥蓬蒿。
病中祗自悲龙具,世上何人识羽袍。
狐貉近怀珠履贵,薜萝遥羡白巾高。
陈王轻煖如相遗,免致衰荷效广骚。
山翁曾约旧交欢,须拂侯门侧注冠。
月在石头摇戍角,风生江口亚帆竿。
闲随野醉溪声闹,独伴清谭晓色残。
待取新秋归更好,九华苍翠入楼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