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何高,积翠拥阳台。
欲向楚臣诛绮语,莫问襄王来不来。
巫山一何高,积翠拥阳台。
欲向楚臣诛绮语,莫问襄王来不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巫山一何高七绝》中的第二首。全诗以巫山为背景,描绘了巫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情。此处选取的两句“巫山一何高,积翠拥阳台。欲向楚臣诛绮语,莫问襄王来不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情感。
"巫山一何高,积翠拥阳台。"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巫山雄伟的景象,巫山之高宛如天际,绿色的植被堆积如同碧玉,环绕着阳台。这里的“积翠”指的是层层叠叠的青翠山色,它不仅形容了山的高度,也描摹出了山的灵动与秀丽。
"欲向楚臣诛绮语,莫问襄王来不来。"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情感。“楚臣”指的是古代楚国的官吏或贵族,“绮语”可能是指他们的华丽辞藻或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忆。而“襄王”则特指春秋时期楚襄王。诗人表达了想要质询这些历史人物,但又似乎无从问起,或者说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的人和事,不必过分追究他们是否会再次出现。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蕴含着一种超脱的哲理。
赋命羁人耳。笑还家、无多几日,轻装又理。
天似催人孤艇发,特与西风甚利。
挂一幅、蒲帆如驶。
虽则离乡多感慨,恰舟行、安稳差堪喜。
晚一碧,天光霁。阴晴更变须臾事。
乍湖中、奔浑骤雨,杳冥无际。
芦荻洲边风更逆,急缆船头须避。
且愁向、篷窗沉睡。
世路险夷俄顷判,叹人间、万事都如此。
哀与乐,原相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