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虚受染丝方,此日俄经点鬓霜。
非为愁来生意早,祇缘忧入丈人行。
昔年虚受染丝方,此日俄经点鬓霜。
非为愁来生意早,祇缘忧入丈人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己头发变白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首句“昔年虚受染丝方”,诗人回忆起过去,那时他年轻,或许曾尝试过染发,以保持青春的外表。然而,这种表面的装饰并不能真正阻止岁月的痕迹。“此日俄经点鬓霜”则转折到现实,今日的他,不经意间发现鬓角已染上霜白,时间的流逝是如此迅速且不可逆转。
接下来,“非为愁来生意早”,诗人试图解释自己为何在较早的年纪就出现了白发,并不是因为内心的忧虑或悲伤导致的早衰。这里的“生意早”可能暗指生命的活力或事业的起步,暗示了诗人可能在年轻时就承担了重大的责任或经历了生活的艰辛。
最后一句“祇缘忧入丈人行”,诗人将自己头发变白的原因归结为“忧”,即忧虑和责任感。这里的“丈人行”可能指的是长辈或长者的行为,诗人认为自己的忧虑和责任感如同长辈一般,深沉而持久,最终影响到了自己的身体状态,使他过早地显露出白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生命易老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的深刻认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