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随遇即成都,仰止宗师谒故居。
面揖光风江渚远,心涵霁月海天舒。
图由自得前无画,道未尝亡今有书。
共立斜阳归去晚,当年与点意何如。
圣贤随遇即成都,仰止宗师谒故居。
面揖光风江渚远,心涵霁月海天舒。
图由自得前无画,道未尝亡今有书。
共立斜阳归去晚,当年与点意何如。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诗人阳枋所作,名为《谒九江周元公祠嗣性善度先生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圣贤之道的追求和景仰,以及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首句“圣贤随遇即成都”,表达了诗人对圣贤之道的崇敬,认为圣贤之道无处不在,随时可以体现。接着,“仰止宗师谒故居”则是说诗人向往古代的宗师,拜访他们的旧居,以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中间两句“面揖光风江渚远,心涵霁月海天舒”,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诗人仿佛在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圣贤之道的奥妙,心灵得以净化和扩展。
“图由自得前无画,道未尝亡今有书”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发扬。他认为古人的智慧和教诲通过文字得以保存和传承,即使没有具体的图画,也能从书籍中汲取养分。
最后两句“共立斜阳归去晚, 当年与点意何如”,则是诗人与友人一同在斜阳时光下回忆往昔,感叹时光易逝,人生难得的相聚时刻。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
少年同仕秦淮口,醉里殷勤扫花帚。
苍颜白发二纪中,梦断赏心并折柳。
非才晚污论思地,分察久观弹击手。
端方期不负耳目,诘曲谁能学跟肘。
善良无忧藜藿采,谗谄有类麇䴥走。
三年执法念少休,万里立功图不朽。
遥知二十五州民,即日春风散醇酒。
吏惊绣斧指东海,士喜文星避南斗。
由来炎云多瘴疠,是处黄茅少林薮。
自从英英贤牧至,蔽芾棠阴地无丑。
同年相逢定倾盖,痛饮何妨暂濡首。
书来不用诧梅花,共说苍生苏息否。
山中无历记时节,望月巡檐探花发。
适看如来金粟布,旋观姑射肤凝雪。
春自春兮秋自秋,总把繁枝插满头。
那知上界碧瑶洞,也忆人世逍遥游。
梅花雪片偏宜桂,手执新诗心已醉。
淮阴若肯过舞阳,卢子不羞从若士。
勋业良平亚,声名丙魏齐。
擎天安玉座,推毂聚金闺。
乡墅休鹏翼,沙堤望马蹄。
新麾辞海上,旧治乐湘西。
岂料占飞鵩,真成梦白鸡。
九重思汝砺,三镇有儿啼。
昔者同朝久,公乎不我睽。
八哀空日诵,一束几时携。
上尽诸峰地转平,天低云近日多阴。
古来南北通双径,此去东西启二林。
虞世南碑从泯没,白居易序合推寻。
匡庐第一真仙境,忍使如今遂陆沉。
天教姚魏主芳菲,合有宫嫔次列妃。
玉颈圆瑳宜粉面,霞裙深染学翚衣。
枝头窈窕鱼双贯,风里蹁跹凤对飞。
莫把根苗方芍药,留春不似送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