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别吞声意已灰,梦中惊起尚疑猜。
纸窗未白残灯尽,谯鼓初沉朔雁来。
语不分明宗国事,意何悽怆百年哀。
披衣瞑坐存飘瞥,相望人天记此回。
死别吞声意已灰,梦中惊起尚疑猜。
纸窗未白残灯尽,谯鼓初沉朔雁来。
语不分明宗国事,意何悽怆百年哀。
披衣瞑坐存飘瞥,相望人天记此回。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的《梦强甫》。诗中表达了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首句“死别吞声意已灰”,描绘了诗人对挚友离世的无声哀悼,内心的悲痛已经化为灰烬,难以言表。次句“梦中惊起尚疑猜”,写梦境中的惊醒,反映出诗人对亡者的思念之深,连梦中都疑虑重重。
第三句“纸窗未白残灯尽”,通过昏暗的环境,渲染出一种凄凉氛围,暗示着诗人彻夜难眠的情景。第四句“谯鼓初沉朔雁来”,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以谯鼓的沉寂和北雁南飞,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友人的远去。
第五、六句“语不分明宗国事,意何悽怆百年哀”,诗人回忆与朋友生前的交谈,感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而友人已逝,只剩下无尽的哀伤。最后两句“披衣瞑坐存飘瞥,相望人天记此回”,诗人独自披衣静坐,心中满是对亡友的追忆,将这段永别的记忆深深地刻在心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描绘梦境和环境,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坛四野冻云凝,重兵十万屯坚冰。
梅花相遇几敌国,战酣落日天无色。
相持不胜不肯休,不是老梅禁不得。
太常先生岂和难,手持巨槊横吟鞍。
养威自待有馀兴,一鼓坐收天地暝。
诗家老将须更思,仁者无敌何人知。
天地有明晦,大道无古今。
但使藩篱固,物交岂能侵。
先生阐绝学,奥义窥精深。
易简握要枢,翕辟在一心。
说诗持其柄,片语蔽贞淫。
诸经本同源,尼聃无商参。
乘彼王乔舄,鸣兹单父琴。
山林避不若,畏如神禹金。
我一风尘士,垂老始投簪。
每于仙吏堂,屏息奉德音。
传灯资觉路,四座共照临。
知及不能守,日与世浮沉。
皎皎天上月,众壑分晴阴。
磊磊涧中石,异苔而同岑。
暗室生虚白,恍惚不可寻。
执鞭吾所愿,西日已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