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四野冻云凝,重兵十万屯坚冰。
梅花相遇几敌国,战酣落日天无色。
相持不胜不肯休,不是老梅禁不得。
太常先生岂和难,手持巨槊横吟鞍。
养威自待有馀兴,一鼓坐收天地暝。
诗家老将须更思,仁者无敌何人知。
诗坛四野冻云凝,重兵十万屯坚冰。
梅花相遇几敌国,战酣落日天无色。
相持不胜不肯休,不是老梅禁不得。
太常先生岂和难,手持巨槊横吟鞍。
养威自待有馀兴,一鼓坐收天地暝。
诗家老将须更思,仁者无敌何人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战场景象,通过“四野冻云凝”、“重兵十万屯坚冰”等词句,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军事行动相结合,以“梅花相遇几敌国”比喻双方军队的对峙,形象生动。
“战酣落日天无色”,描绘了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太阳西沉,天色昏暗,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战争的阴影中。接着,“相持不胜不肯休”,表现了双方军队的坚韧不拔,即使胜负未定也誓不罢休的决心。
“太常先生岂和难”,提到一位名为“太常”的人物,可能是指一位高官或有声望的将领,暗示他拥有与众不同的才能或策略。“手持巨槊横吟鞍”,描绘这位人物在战场上策马横槊,吟诗作赋,展现出文武双全的形象。
“养威自待有馀兴,一鼓坐收天地瞑”,意味着这位将领在等待最佳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就能迅速取得胜利,让天地为之黯然失色。最后,“诗家老将须更思,仁者无敌何人知”,表达了对这位将领深谋远虑、仁慈为怀的赞赏,认为他的智慧和仁德是无人能及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将领的智勇,同时也蕴含了对仁德力量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