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原陟巘敢嫌赊,风物元从僻处嘉。
晴日缓行果下马,春山初试雨前茶。
野桥潇洒泉如雪,石壁巉岩藓自花。
剩欲移居此中住,便依诗老作邻家。
降原陟巘敢嫌赊,风物元从僻处嘉。
晴日缓行果下马,春山初试雨前茶。
野桥潇洒泉如雪,石壁巉岩藓自花。
剩欲移居此中住,便依诗老作邻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定下身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降原陟巘敢嫌赊,风物元从僻处嘉。" 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于山原之美的赏识,不仅欣赏其壮丽,更喜欢它的偏僻与独特之处,这里的“赊”字有微词、挑剔之意,但诗人并不嫌弃,而是从中发现了美。
"晴日缓行果下马,春山初试雨前茶。" 这两句则描写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情景。在晴朗的日子里,诗人缓慢地骑着马,到了果园便下马品尝。这不仅是一种感官的享受,也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沉醉。
"野桥潇洒泉如雪,石壁巉岩藓自花。" 这两句通过对野桥和泉水、石壁及岩石上苔藓的描写,强调了大自然的纯净与生机。这里的“潇洒”形容泉水飞流的样子,“巉岩”则形容山石陡峭险峻,而“藓自花”则是说苔藓间自然开出花朵。
"剩欲移居此中住,便依诗老作邻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环境的喜爱和留恋之情,想要在这里定居下来,并希望能像古代隐逸一样,与大自然为伴,与诗仙为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莫笑刘郎老。老刘郎平生,不是山林怀抱。
梦里风云翻海岳,觉后狂歌坠帽。
叹几度、荒鸡误晓。
天际晴云开五色,纵今年、意气犹年少。
机事远,有时到。凯歌檄笔凭谁道。
对村中、一溪流水,半林斜照。
赖有可人堪话旧,时共掀髯绝倒。
也来问、衮衣茸帽。
聊且问天占百岁,看乾坤、此事如何了。
肠断处,春城草。
古帝此登仙,霓旌不复还。
孤标苍岭外,屹立紫烟间。
上下形端柱,周回影转环。
根疑连海峤,顶欲突天关。
莲出湖心迥,苔漫辙迹斑。
傍存鍊丹釜,低瞰步虚山。
猿狖何能到,鸾凰自可攀。
画矜名手眇,吟怯钜题艰。
雁荡非灵异,兰岩鄙宴闲。
缙云游览处,胜概甲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