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往幽燕,贱妾住吴越。
参商二十载,绿鬓生华发。
年年望蜚鸿,目断愁不歇。
秋尽冬复春,叶落花更发。
恨君顾妾身,不如天上月。
月行几万里,东出复西没。
天东出夜光,夜光频照妾。
妾容谩比花,君情遽如叶。
念欲走从君,河广讵可涉。
燕赵多美人,颜色皎如雪。
所乐在新知,谁复念离别。
雪性本飘荡,雪质易亏缺。
何如贱妾心,不转坚似铁。
君看望夫石,千载名不灭。
征夫往幽燕,贱妾住吴越。
参商二十载,绿鬓生华发。
年年望蜚鸿,目断愁不歇。
秋尽冬复春,叶落花更发。
恨君顾妾身,不如天上月。
月行几万里,东出复西没。
天东出夜光,夜光频照妾。
妾容谩比花,君情遽如叶。
念欲走从君,河广讵可涉。
燕赵多美人,颜色皎如雪。
所乐在新知,谁复念离别。
雪性本飘荡,雪质易亏缺。
何如贱妾心,不转坚似铁。
君看望夫石,千载名不灭。
这首《寄远》是元代诗人留睿创作的一首深情绵长的思妇诗。诗中以一位思妇的口吻,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与复杂情感。
首句“征夫往幽燕,贱妾住吴越”,点明了两人相隔两地的现实,丈夫远赴北方边疆(幽燕),而她则留在江南(吴越)。这种地理上的距离,为后续的情感铺垫了基调。
“参商二十载,绿鬓生华发”一句,运用了星宿的典故,参星与商星永不相见,比喻夫妻长期分离,两人的青春在相思中流逝,绿鬓已变白发,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思念的深重。
“年年望蜚鸿,目断愁不歇”写出了思妇每年期盼着丈夫的音讯,但鸿雁传书的希望却总是落空,这无尽的等待和失望,让她的愁绪难以平息。
接下来,“秋尽冬复春,叶落花更发”描绘了一年四季的更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思妇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恨君顾妾身,不如天上月”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不满,认为他对自己没有长久的承诺,还不如天上的月亮,即使相隔万里,也能永恒地照亮彼此。
“月行几万里,东出复西没。天东出夜光,夜光频照妾”通过月亮的运行,强调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同时又借夜光的照耀,寄托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与期待。
“妾容谩比花,君情遽如叶”将自己比作易凋零的花朵,而将丈夫的感情比作随风飘散的落叶,形象地表现了思妇对爱情的脆弱与不稳定的担忧。
“念欲走从君,河广讵可涉”表达了思妇想要追随丈夫的决心,但面对无法逾越的障碍(可能指实际的地理距离或情感的隔阂),她只能止步不前。
“燕赵多美人,颜色皎如雪”提到燕赵之地美女众多,暗示思妇担心丈夫会被外界的诱惑所吸引,从而忽视了自己。
“所乐在新知,谁复念离别”表达了思妇对新欢的不屑,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与旧爱的重逢,而非与陌生人的相遇。
“雪性本飘荡,雪质易亏缺。何如贱妾心,不转坚似铁”通过雪的特性,比喻思妇的心志坚定,即使面对外界的诱惑,也始终忠贞不渝。
“君看望夫石,千载名不灭”最后以看夫石的典故,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忠诚与期待,希望他们的爱情能够像看夫石一样,千年流传,永垂不朽。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深刻地展现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情思念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