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其三皇帝奉太上皇帝册宝授太傅用《礼安》。奉太上皇后同》
《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其三皇帝奉太上皇帝册宝授太傅用《礼安》。奉太上皇后同》全文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形式: 四言诗

仪物陈矣,礼乐明矣。天子戾止,诒尔臣矣。

陟降维则,恭且勤矣。茫茫四海,德教形矣。

(0)
注释
仪物:仪式上的物品或器具。
陈:陈列,展示。
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晰,明白。
天子:古代最高统治者,帝王。
戾止:到达,来临。
诒:给予,赐予。
尔:你,这里指臣民。
陟降:上上下下,这里指君王的行为。
维则:法则,标准。
恭且勤:恭敬且勤勉。
茫茫:广大无边的,形容四海之大。
德教:道德教育。
形:体现,展现。
翻译
各种仪式物品已经陈列,礼乐制度清晰明亮。
天子的到来,赐予你们君臣之位。
鉴赏

这段诗文出自宋代的一首宫廷礼仪诗,表现了帝王对其尊者的敬仰之情和对臣下的教诲。诗中“仪物陈矣,礼乐明矣”展现了隆重的祭祀或朝会场景,各种仪式用品陈设齐全,礼乐奏鸣,显示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天子戾止,诒尔臣矣"表达了帝王对臣下的训诫,天子即皇帝,在这里指代着帝王本人,而“戾止”意味着停止或暂停,可能是在告诫臣民之前的一种仪式动作。"诒尔臣矣"则是帝王对其臣子提出教导和期望。

"陟降维则,恭且勤矣"中的“陟降”意味着上下或升降,而“维则”通常指的是法则或规矩。整句话表达了帝王恭敬而勤勉地遵循礼制的态度。

最后,“茫茫四海,德教形矣”则描绘了一种广阔无垠的景象,"茫茫四海"指代着辽阔的国土,而“德教形矣”表达了帝王通过道德和教育来治理国家,使其成果显现。

整体而言,这段诗文通过对帝王礼仪行为的描写,传递了一种尊崇祖先、敬畏天命以及帝王以身作则、教化臣民的主题。

作者介绍
郊庙朝会歌辞

郊庙朝会歌辞
朝代:宋

猜你喜欢

鹦鹉曲 钱塘初夏

钱塘江上亲曾住。
司马*不是村父。
缕金衣唱彻流年,几阵纱窗梅雨。
梦回时不见犀梳,燕子又衔春去。
便人间月缺花残,是小小香魂断处。

(0)

鹦鹉曲 故园归计

重来京国多时住。
恰做了白发*父。
十年枕上家山,负我湘烟潇雨。
断回肠一首阳关,早晚马头南去。
对吴山结个茅庵,画不尽西湖巧处。

(0)

鹦鹉曲 忆西湖

吴侬生长西湖住。
舣画舫听棹歌父。
苏堤万柳春残,曲院风荷番雨。
草萋萋一道腰裙,软绿断桥斜去。
判兴亡说向林逋,醉梅屋梅梢偃处。

(0)

鹦鹉曲 感事

江湖难比山林住。
种果父胜刺船父。
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颠风狂雨。
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
到中流手脚忙时,则靠着柴扉深处。

(0)

鹦鹉曲 园父

紫门鸡犬山前住。
笑语听伛背园父。
辘轳边抱瓮浇畦,点点阳春膏雨。
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
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

(0)

鹦鹉曲 兰亭手卷

兰亭不肯昭陵住。
老逸少是献之父。
过江来定武残碑,剥落*烟剜雨。
纵新新茧纸临摹,乐事赏心俱去。
永和年小草斜行,到野鹜家鸡窘处。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