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咨嗟故国寒,江湖风物共彫残。
麻姑嫁时浪未息,织女支机石岂安。
不许忠臣施一语,徒令志士起三叹。
不患盗贼不扑灭,要使盗贼耕桑难。
梦断咨嗟故国寒,江湖风物共彫残。
麻姑嫁时浪未息,织女支机石岂安。
不许忠臣施一语,徒令志士起三叹。
不患盗贼不扑灭,要使盗贼耕桑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梦断》,表达了诗人对故国衰败景象的深深忧虑和感慨。首句“梦断咨嗟故国寒”,以梦醒后的叹息,揭示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悲凉感受,"寒"字寓含了内心的凄凉与无奈。
次句“江湖风物共彫残”进一步描绘了社会的凋敝,"江湖"象征着广阔的民间,"风物共彫残"暗示了民生凋敝,百业凋零的境况。
第三句“麻姑嫁时浪未息”借麻姑仙女的典故,比喻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浪未息"象征着战乱或社会动荡仍未平息。
第四句“织女支机石岂安”则以织女的典故,暗示国家的安宁不再,连神仙的居所都显得不安稳,寓意政局动荡,人心惶惶。
第五、六句“不许忠臣施一语,徒令志士起三叹”,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不听忠言的批判,以及对有志之士因无法施展抱负而深感痛心。
最后两句“不患盗贼不扑灭,要使盗贼耕桑难”揭示出诗人更深层次的忧虑,他担忧的是即使盗贼被消灭,如果社会问题不解决,人民生活无着落,盗贼仍会因生计所迫而重出。
整体来看,《梦断》通过象征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南宋末年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忧患意识。
沉沉小院,任梨花冷落,一春长闭,病入眉尖,红一抹、不断如丝微气。
口里含酸,心头带苦,可似青梅味。
那知薄幸,恼人故把书寄。最是双双燕子。
巧语雕栏,少个人同倚。
枕畔樽前都是梦,往事总休提起。
为恁香消,因谁带减,难道无情意。
待伊试问,只愁明日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