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小院,任梨花冷落,一春长闭,病入眉尖,红一抹、不断如丝微气。
口里含酸,心头带苦,可似青梅味。
那知薄幸,恼人故把书寄。最是双双燕子。
巧语雕栏,少个人同倚。
枕畔樽前都是梦,往事总休提起。
为恁香消,因谁带减,难道无情意。
待伊试问,只愁明日还未。
沉沉小院,任梨花冷落,一春长闭,病入眉尖,红一抹、不断如丝微气。
口里含酸,心头带苦,可似青梅味。
那知薄幸,恼人故把书寄。最是双双燕子。
巧语雕栏,少个人同倚。
枕畔樽前都是梦,往事总休提起。
为恁香消,因谁带减,难道无情意。
待伊试问,只愁明日还未。
这首清代丁澎的《念奴娇·其三》和李清照的漱玉词原韵相和,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感伤的画面。"沉沉小院,任梨花冷落",诗人以小院的寂静和梨花的凋零,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病入眉尖,红一抹、不断如丝微气",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病态和内心的痛苦,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口里含酸,心头带苦,可似青梅味",这里运用青梅的酸涩比喻内心的苦涩,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表达。"那知薄幸,恼人故把书寄",指责对方的薄情,却也透露出对书信寄托思念的无奈。
"最是双双燕子,巧语雕栏,少个人同倚",以燕子成双反衬主人公的孤独,栏杆上的空缺更显寂寞。"枕畔樽前都是梦,往事总休提起",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逃避,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
"为恁香消,因谁带减,难道无情意",诗人质疑对方是否真的无情,暗示着深深的期待和失落。最后以"待伊试问,只愁明日还未"收尾,留下悬念,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却又担心明日无果的矛盾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