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云卧三峰上,一枕羲黄万境空。
夜半碧鸡惊梦觉,钧天声在日华中。
谁能云卧三峰上,一枕羲黄万境空。
夜半碧鸡惊梦觉,钧天声在日华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画面。诗人以“谁能云卧三峰上,一枕羲黄万境空”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与天地同眠的境界。这里的“云卧”,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三峰”则可能寓意着自然界的崇高与神秘;“一枕羲黄”,则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羲和与黄帝,暗示着一种古老而神圣的力量,使万境皆空,心灵得以净化。
接着,“夜半碧鸡惊梦觉,钧天声在日华中”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梦境与现实交错的意境。夜半时分,碧鸡(传说中的神鸟)似乎惊醒了诗人的梦境,让其从虚幻中回返现实。而“钧天声在日华中”则描绘出一种超越凡俗的音乐或和谐之声,在日光之中回荡,仿佛是天籁之音,充满了宇宙的和谐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宇宙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总年年寒食,怎便是今年恨切。
一声两声,无情是锦鴂,梦里啼彻。
西北长安远,有时回首,但沧波空阔。
残阳还向离宫没,水冷昆明,石鲸愁绝。
如今辜负芳节,空花陂柳浪,遥恨天末。
繁华都歇,有青娥细说。
红杏还依旧,谁省识,夜来暗里花发。
看枝枝弄影,五更风刮。
明明是玉阶残月,终不似湖上春寒舞罢,捲帘红雪。
芳菲事,都付摧折。怕断红流向人间去,更成呜咽。
唧唧草虫鸣,离离众星列。
白露劲柔条,激楚结丛樾。
踟蹰还入房,含凄心如结。
罗帐漾清商,绮牖笼寒月。
百忧触物生,万感因秋作。
朝槿谢残红,篱菊发黄藻。
金风生桂枝,玉露凋芳草。
客怀多感伤,览物憎寒早。
转身入我房,惄焉心如捣。
绮窗暧夕晖,邃室增幽窈。
岂必日月驰,维忧以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