簟出蕲州世所无,五月六月绳床铺。
恍坐水阁眠冰壶,皇都炎热逾江湖。
贵臣催簟如催租,民情谁语州大夫。
簟出蕲州世所无,五月六月绳床铺。
恍坐水阁眠冰壶,皇都炎热逾江湖。
贵臣催簟如催租,民情谁语州大夫。
这首诗《蕲簟》由明代诗人陶允宜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蕲簟(一种精良的竹席)的独特魅力与使用场景,以及它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的清凉感受。
首句“簟出蕲州世所无”,开篇即点明蕲簟的非凡之处,强调其出自蕲州,是世间罕见的佳品。接着,“五月六月绳床铺”描绘了蕲簟在炎夏时节被铺设于凉床上的情景,不仅体现了其在酷暑中的实用价值,也暗示了其材质的轻薄透气,能够有效抵御高温。
“恍坐水阁眠冰壶”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坐在铺设蕲簟的凉床上比作置身于冰壶之中,形象地展现了蕲簟带来的清凉感受,仿佛置身于清凉的水中,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舒适。
“皇都炎热逾江湖”进一步强化了蕲簟的降温效果,将京城的酷热与江湖之水的清凉进行对比,突出了蕲簟在炎炎夏日中为人们带来的独特凉爽体验。
最后,“贵臣催簟如催租,民情谁语州大夫”两句则从社会层面揭示了蕲簟的珍贵与稀缺。贵臣们对蕲簟的需求如同催促赋税一般急迫,反映了其在当时社会中的高价值和地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州府官员的关注,询问他们如何向百姓传达蕲簟的珍贵与难得,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综上所述,《蕲簟》一诗通过对蕲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夏日避暑佳品的独特魅力,还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天涯飞梦绕春明。疑冢读香铭。
魂销眉黛烟波句,是湘卿、写怨缘情。
碧血三年化蝶,茜窗一夕闻莺。流莺啼上夕阳亭。
泪眼不曾晴。干卿底事春池皱,对芳韶、只自销凝。
几付华鬘劫换,等闲碑字金生。
邛都路。愁浅跳舞锅桩,际天花树。
凄凉持节文园,绣衣负弩,牵情是处。屡延伫。
凭吊冕山孙水,镂关开户。
何须典册高文,也应自笑,题桥旧语。前度。
临邛酤酒,鹔鹴轻贳,庭花差舞。
生恐倦游相从,眉黛非故。琴心赋笔,安用钱刀句。
低回尽、蛙泸镜影,虹桥弓步。泪洒南云去。
暮霞散彩,春蚕乱绪。池柳缫千缕。
归梦远、西窗灵风催雨。瘴花似雪,木棉成絮。
一行玉雁横秋,替传千里婵娟意。
凭高北望,风荷露柳,万重烟水。
玉镜高圆,金鞭未整,为谁留滞。
又晚妆拜月,飘飘仙袂,人正在秋光里。
今夕茜窗无睡,数佳期、负他红桂。
神仙风度,瑶天笙鹤,是君前世。
怎不归来,素蟾并照,红鸾双倚。
待归来、先指芙蓉,教看恁般憔悴。
一捻轻红,恁纤细、不禁捉搦。
还忆得、倒提金缕,珍珠欲滴。
碧笋侵莎刚露颖,红莲出水才胜笔。
认中间、一道蹙金梁,朱丝直。瞒不过,芳苔迹。
遮不住,湘裙隙。任桂柳双绣,纤于黍粒。
窥客蹴开珠箔线,听歌点落雕栏漆。
似藕花、风飐小蜻蜓,依人立。
户外春阴阁。甜酒浇书不恶。柳阴东面转、月将落。
澹白梨花,长记东栏约。玉轸蛛丝络。
指爪添长,一春谁弄弦索。昏旦何妨错。
蝠燕从人清波。小斋题画舫、任栖泊。
槐火清明过了,依前寂寞。漫整乌巾角。
且自煎茶,玉烟轻度帘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