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听松山人雨蕉书屋图》
《题听松山人雨蕉书屋图》全文
清 / 李天根   形式: 古风

江南六月时方旱,田中甲坼乾以□。

赤日当空无寸云,四野农夫坐愁叹。

听松山人意奇特,腕底大有回天力。

泼墨写作《雨蕉图》,满纸淋漓云墨色。

山童携图到茅舍,座客争看尽惊讶。

入手如闻风雨声,开缄似见波涛泻。

吾闻古人画月但画云,渲染巧妙妙入神。

今君画雨不著纸,雨声却在芭蕉里。

何须怀素手植千万株,却疑?川急雨直如矢。

卷图烈日忽遮藏,天半萋萋野云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画家李天根对听松山人所绘《雨蕉图》的赞赏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面的生动与意境的深远。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江南六月干旱的景象,田地龟裂,烈日高悬而无云,农夫们愁眉不展。这种自然环境的描绘为后文听松山人的作品提供了背景,预示着即将有一场意想不到的“雨”。

接着,诗人赞扬听松山人拥有非凡的艺术才能,能够以泼墨之法创作出一幅充满云墨色彩的《雨蕉图》。这幅画不仅满载着淋漓的云墨之色,还蕴含着回天之力,仿佛能将雨水带入画中。

山童将此图带到茅舍,座客们争先观看,无不惊讶于其艺术魅力。画中的雨声仿佛能穿透纸张,让观者仿佛亲耳听见风雨交加的声音,甚至能看到波涛汹涌的景象。诗人提到古人画月常以云来衬托,而听松山人的创新之处在于,他并未直接在纸上描绘雨滴,而是让雨声在芭蕉叶上得以体现,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最后,诗人感慨于听松山人画作的精妙,认为无需像怀素那样种植千株芭蕉,就能感受到急雨直下的气势。当画卷被展开,烈日突然遮蔽,仿佛天际间升起了一片野云,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视觉冲击力。

整首诗通过对《雨蕉图》的细致描绘和高度评价,展现了听松山人作为艺术家的独特才华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作品深刻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作者介绍

李天根
朝代:清

清江苏江阴人,初名大本,字云墟。李崧子。不应科举。工诗。曾搜集明清之际史料,编《爝火录》,记南明弘光、永历史事,撰于乾隆十二三年。另有《云墟小稿》,及《黄金环》、《白头花烛》、《颠倒鸳鸯》等剧。
猜你喜欢

春日纪事寄内外诸弟三首·其一

水生溪涨欲容舠,疾病因循厌作劳。

莫道深居便无事,午窗疴痒费爬搔。

(0)

次韵吉父见寄新句

词源久矣多岐路,句法相传共一家。

良贾深藏宜有待,大圭可宝在无瑕。

长江渺渺看秋注,孤骛悠悠伴落霞。

盛欲寄书商榷此,岭南不见雁行斜。

(0)

还韩城三首·其二

老有幽禅着,穷知俗事疏。

渐谙深屋病,无复故人书。

日月驰驱后,江山疾病馀。

新凉有佳句,端为述离居。

(0)

东园

暂开还落不停枝,雨湿东园柳絮稀。

遥想钓船今夜月,暗随潮信与春归。

(0)

吴君求诗因作四韵寄之并简小吴与宁生

文字缚人同束湿,吴君不言如坐忘。

知公胸中有馀地,万顷亦在一苇航。

寒梢倒挂夜来雨,细草已披秋后霜。

寄语两吴兼小宁,莫因诗律废相望。

(0)

烹茶

水光欲尽琉璃影,玉色初浮翡翠斑。

便觉曲生风味好,小炉新火对蒲团。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