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风微柏子香,夜深吹透紫霓裳。
缑山月落春回首,应悔吹箫引凤凰。
少女风微柏子香,夜深吹透紫霓裳。
缑山月落春回首,应悔吹箫引凤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美人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中少女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妙画面。
首句“少女风微柏子香”,以“少女”为主体,以“风微”和“柏子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少女在微风中轻轻走动,空气中弥漫着柏树的香气,这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受。
次句“夜深吹透紫霓裳”,进一步描绘了少女的服饰。在夜色的掩映下,她的紫色衣裳仿佛被夜风吹透,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又华美的景象。这里不仅赞美了少女的服饰之美,也暗示了她内在的高雅气质。
第三句“缑山月落春回首”,将场景转换至缑山之上,月已西落,春意正浓。少女回望,似乎在怀念或期待着什么。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以及人物的动作,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之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应悔吹箫引凤凰”,借用古代传说中的故事,表达了少女可能因某种原因而后悔自己曾经的行为,比如吸引来了象征吉祥的凤凰,却带来了某种意想不到的后果。这句诗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暗含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少女在特定情境下的美好形象,以及背后蕴含的复杂情感和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由来康济属仁人,公更慈仁酷爱民。
闻道忧劳添瘦悴,遣愁聊送瓮头春。
我亦初卜筑,止有湖与山。
一区未易就,首尾八九年。
种竹已成林,积水已成渊。
我始得栖息,守此桑麻田。
羡君治第敏,不出数月间。
落成写胸臆,遥寄到我前。
佳句粲珠玉,妙画梯云烟。
我见为君动,喜甚殆欲颠。
第恨隔山岳,无由相伴闲。
何时一会面,尊酒共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