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虽如玦,清光犹满天。
疏星低倚树,远水澹收烟。
酒醒三更后,凉生初伏前。
谁知劳扰际,偷作片时仙。
残月虽如玦,清光犹满天。
疏星低倚树,远水澹收烟。
酒醒三更后,凉生初伏前。
谁知劳扰际,偷作片时仙。
这首清代诗人江之纪的《六月二十二舟中睡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凉的夏夜画面。"残月虽如玦",比喻月亮虽已不完整,但依然洒下明亮的光辉,如同破碎的玉环,形象地表达了夜晚的清冷。"清光犹满天"进一步强调了月色的皎洁。
"疏星低倚树",寥寥几颗星星低垂于树梢,营造出静谧的夜空氛围。"远水澹收烟",远处的水面轻烟袅袅,与星空相映,增添了几分迷蒙和悠远。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心境。
"酒醒三更后,凉生初伏前",诗人借酒消愁后在深夜醒来,感受到一丝凉意,这是初伏将至的季节特征,也暗示了生活的不易和对清凉片刻的珍惜。最后,"谁知劳扰际,偷作片时仙",诗人感慨在纷扰的世间,能在这短暂的清凉时刻忘却烦恼,仿佛化身为仙,体验到片刻的超脱与宁静。
整首诗以月夜景色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片刻宁静和超脱的向往。
汉家金马署,帝座紫微郎。
图籍淩群玉,歌诗冠柏梁。
阴阴万年树,肃肃五经堂。
挥翰忘朝食,研精待夕阳。
晴空露盘迥,秋月琐窗凉。
远兴生斑鬓,高情寄缥囊。
葳蕤双鸑鷟,夙昔并翱翔。
汲冢同刊谬,蓬山共补亡。
差池摧羽翮,流落限江湘。
禁省一分袂,昊天三雨霜。
石渠遗迹满,水国暮云长。
早晚朝宣室,归时道路光。
珠树玲珑隔翠微,病来方外事多违。
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
水有青莲沙有金,老僧于此独观心。
愁人欲寄中峰宿,只恐白猿啼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