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其六》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其六》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赞

能以一切声闻佛,能以法忍出世法。

宴坐分身应十方,不取涅槃自饶益。

伏住泥沙观止水,中有菩萨清凉月。

无明风起作浪波,方会如来同觉海。

(0)
注释
声闻:指通过听闻佛法而达到悟道的人。
法忍: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宴坐:静坐冥想。
十方:四面八方,此处指宇宙各处。
涅槃:佛教中指解脱生死的最高境界。
伏住:静观不动。
泥沙:比喻世俗烦恼。
止水:平静如镜的水,象征心境宁静。
菩萨:修行者,有觉悟但还未成佛的人。
清凉月:比喻菩萨的智慧和慈悲。
无明:佛教中的无知或迷惑。
如来:佛陀的尊称。
觉海:觉悟的海洋,象征智慧的广大。
翻译
能够成就一切声闻佛的境界,能够实践佛法并超越世间法。
静坐时分身显现于四方,不追求涅槃,却自我受益。
在寂静的泥沙中观察止水,其中映照着菩萨的清凉月光。
当无明烦恼像风起波澜,才能理解如来的广大智慧海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中的第六首,通过对罗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罗汉们的修行境界和智慧。诗中首先赞美罗汉能够超越声闻佛的境界,领悟并实践佛法的最高忍辱境界。"宴坐分身应十方"一句,形容罗汉静坐之中能感应到宇宙四方,体现了他们的神通广大。

接着,诗中将罗汉比喻为"伏住泥沙观止水"的菩萨,暗示他们能洞察事物本质,如同止水般平静,内心清凉如月。"无明风起作浪波"则象征烦恼和迷惑的波动,而罗汉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其影响。

最后,诗人以"方会如来同觉海"作结,表达罗汉与佛陀一样的觉悟,他们的智慧如同大海一般深广。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赞扬了罗汉们的修行成就和超然智慧,体现了禅宗崇尚的静心与觉悟的主题。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御园暮春即事·其四

新波曲岸板桥横,仙树真花景正明。

缓棹湖心成静寄,米家书画不相争。

(0)

御园暮春即事·其一

年来翠辇每乘春,农扈瞻蒲事省巡。

仙苑恰欣值清暇,可无藻句答芳辰。

(0)

钱维城林塘泛艇

叶舟泛空阔,去住随所如。

不拟潇湘意,嫌袭吊三闾。

(0)

偶题

苏李真称神理超,曹刘未觉古风遥。

三唐已自相沿下,何用流波说四朝。

(0)

翠匝亭六绝句·其六

山庄驻五日,林亭登一度。

卜筑亦何为,自问不解故。

(0)

易字

新书易旧新还旧,凡几更书始惬心。

习字故知如是可,求人毋乃背迟任。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