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候适清和,田家雨新足。
芳林牧马来,露草萋以绿。
乃有儒一生,吾伊荫脩竹。
畅我仁知心,跻攀散遐躅。
一览长天云,真趣良可掬。
节候适清和,田家雨新足。
芳林牧马来,露草萋以绿。
乃有儒一生,吾伊荫脩竹。
畅我仁知心,跻攀散遐躅。
一览长天云,真趣良可掬。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的田园风光,以及诗人与友人熊生渤一同游历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首句“节候适清和”点明了时节,春意正浓,气候宜人。接着“田家雨新足”描绘了雨水充沛,田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随后,“芳林牧马来,露草萋以绿”两句,通过牧马在芳草地上悠闲吃草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
“乃有儒一生,吾伊荫脩竹”则转而描写了一位儒者在茂密修竹下静思的情景,体现了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畅我仁知心,跻攀散遐躅”表达了诗人通过登山远眺,心灵得到了释放与净化,仁爱之心得以舒展。
最后,“一览长天云,真趣良可掬”两句,诗人站在高处,仰望天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真谛与乐趣,仿佛将这份乐趣尽收眼底。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明末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西方白虎本属阴,为男为女亦为金。
长立子宫胎产午,成形兑体坎同心。
娇姿玉貌欺冰雪,素质含光洒轻血。
则知唤作白琅玕,怎识我身是明月。
无媒自嫁得黄芽,生死须归戊己家。
炎烈下时寒国上,阴阳催促总成砂。
若人会得吾此语,目前便是三清路。
驾鹤冲天日有期,定知永劫抛尘土。
诸佛村乡在世界,四海三田遍满生。
佛共众生同一体,众生是佛之假名。
若欲见佛看三郡,田宅园林处处停。
或飞虚空中扰扰,或掷山水口轰轰。
或结群朋往来去,或复孤单而独行。
或使白日东西走,或使暗夜巡五更。
或乌或赤而复白,或紫或黑而黄青。
或大或小而新养,或老或少旧时生。
或身腰上有灯火,或羽翼上有琴筝。
或游虚空乱上下,或在草木乱纵横。
或无言行自出宅,或入土坑暂寄生。
或攒木孔为乡贯,或遍草木或窠城。
或转罗网为村巷,或卧土石作阶厅。
诸佛菩萨家如是,只个名为舍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