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迷芳草路,春光去也,苒苒绿成阴。
奈征人欲别,几夜挑灯,话到晓钟沉。
挥毫蘸泪,擘涛笺、还写离心。
回首处、鞭丝茸帽,无限感幽襟。从今。
万里烟树,千叠青山,剩愁痕梦影,空费却、一函红豆,两地孤吟。
瑶云路近天香早,愿殷勤、折取秋深。
休负我、闲窗盼望佳音。
雨迷芳草路,春光去也,苒苒绿成阴。
奈征人欲别,几夜挑灯,话到晓钟沉。
挥毫蘸泪,擘涛笺、还写离心。
回首处、鞭丝茸帽,无限感幽襟。从今。
万里烟树,千叠青山,剩愁痕梦影,空费却、一函红豆,两地孤吟。
瑶云路近天香早,愿殷勤、折取秋深。
休负我、闲窗盼望佳音。
这首《渡江云·送外北上》是清代女诗人张玉珍所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词中描绘了送别的情景,通过雨中的芳草地、渐浓的绿意以及离别的不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深思念与祝福。
“雨迷芳草路”,开篇即渲染出离别时的朦胧氛围,雨雾缭绕,芳草萋萋,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伤。接着,“春光去也,苒苒绿成阴”两句,以春光的消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绿叶逐渐茂盛,暗示着离别后时间的推移和距离的拉长。
“奈征人欲别,几夜挑灯,话到晓钟沉”三句,直接点明了离别的情境。深夜挑灯,共话离情,直到晨钟沉寂,仍难舍难分,表现了离别前的深情对话和不舍之情。接下来,“挥毫蘸泪,擘涛笺、还写离心”则进一步描绘了离别之际的场景,诗人以泪水为墨,以波涛汹涌的纸笺书写内心的离愁别绪,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深厚与复杂。
“回首处、鞭丝茸帽,无限感幽襟”四句,通过回忆离别时的细节,如行人的鞭丝、茸帽,以及回望时的无限感慨,将离别的情绪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的深切。
最后,“从今。万里烟树,千叠青山,剩愁痕梦影,空费却、一函红豆,两地孤吟”几句,描绘了离别后的景象,万里烟树、千叠青山,象征着两人相隔的距离和时间的漫长。红豆寄相思,两地孤吟,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与担忧。
“瑶云路近天香早,愿殷勤、折取秋深”两句,寄托了诗人对远方行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早日归来,共享天香之乐。结尾“休负我、闲窗盼望佳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闲适的窗前等待佳音的到来,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相聚的渴望。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之作。
宫梅粉淡,岸柳金匀,皇州乍庆春回。
凤阙端门,棚山彩建蓬莱。
沈沈洞天向晚,宝舆还、花满钧台。
轻烟里,算谁将金莲,陆地齐开。
触处声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
万家帘幕,千步锦绣相挨。
银蟾皓月如昼,共乘欢、争忍归来。
疏钟断,听行歌、犹在禁街。
霁景映苍麓,岚光泛层峦。
清和惬幽步,窈缭穷遐观。
偶与文会俱,未觉心赏阑。
一窗奥明具,万象高下宽。
城郭隐沙际,庙宫见林端。
引涧日流厨,取泉时出山。
摩挲云杉去,惆怅烟竹寒。
嘤鸣感伐木,肥遁思考槃。
邹公有荒台,百世名不刊。
悠悠湘波去,使我空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