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八》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八》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我坐华堂上,不必麋鹿姿。

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

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0)
注释
我:主语。
坐:动词。
华堂:华丽的大厅。
不必:不需要。
麋鹿姿:野兽的姿态。
时来:时机来临。
蜀冈头:蜀地的山岗。
霜松枝:覆盖霜雪的松树枝。
心知:心中明白。
百尺:百尺高。
千岁奇:千年的奇观。
煌煌:鲜艳。
凌霄花:一种植物。
缠绕:环绕。
何为:为何。
举觞:举起酒杯。
酹:向……致敬。
根:根基。
无事:无忧无虑。
相羁:相互牵绊。
翻译
我坐在华丽的大厅中,无需模仿野兽的姿态。
时机来临,我来到蜀地的山岗,欣喜地看见了覆盖着霜雪的松树枝。
心中明白,这棵松树虽有百尺之高,却已孕育了千年的奇观。
那鲜艳的凌霄花,为何要缠绕在它周围呢?
我举起酒杯,向松树的根基致敬,希望无忧无虑,不受牵绊。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之美,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喜悦与自得之情怀的诗句。诗人以坐于华堂为开篇,借此强调自己不需依赖外在的华丽装饰,因为内心的高洁已足以让人敬佩。随后,“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后的自然景观产生的情感共鸣,即便是在寒冷的季节,霜雪覆盖下的老松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这份坚韧不拔之美让人心生喜悦。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则是诗人内心的感悟,他明白那些看似平凡的自然景物,其实蕴含着深远的历史与独特的存在价值,这份对时间的理解和尊重,是诗人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写照。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中的“凌霄花”通常指的是高处盛开的美丽之物,如同山上的梅花,这里可能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形象化表达。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于那些虽美但往往被世俗所缠绕、难以自在的东西感到迷茫和无奈。

最后两句“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则是诗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他用酒祝福大自然,希望自己能够如同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不为世俗琐事所困扰,保持一颗自在的本真。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和对自然美景赞美之情的诗篇。诗人通过对华堂、霜松、高处花朵等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时间与生命价值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古意二首·其二

作鸟莫作凤,举世无梧桐。

作兽莫作麟,唐虞不再逢。

何如鸡与鹜,饮啄亦从容。

鼎俎久相候,安能长自雄。

(0)

三肴

千山寒落荫重茅,拟作明珠误水泡。

一任晓风惊复息,不教残冻挂空梢。

(0)

三江

翘首南天意未降,毵毵白拂竖寒窗。

曾同黄姓同蕲路,一棹萧萧夜渡江。

(0)

八齐

多少寒山子,相看在小溪。

不知香冷处,终日对花迷。

(0)

三江

枯树望空白,回头香在窗。

一时闻见静,使我梦魂降。

(0)

甲子九日

今年登眺昔年人,九日溪山气转新。

病后岂教超有力,定中不信但无身。

风吹云散碧霄净,日照霜明万象真。

无影树栖鸿雁尽,芦花寒水自粼粼。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