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登眺昔年人,九日溪山气转新。
病后岂教超有力,定中不信但无身。
风吹云散碧霄净,日照霜明万象真。
无影树栖鸿雁尽,芦花寒水自粼粼。
今年登眺昔年人,九日溪山气转新。
病后岂教超有力,定中不信但无身。
风吹云散碧霄净,日照霜明万象真。
无影树栖鸿雁尽,芦花寒水自粼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甲子年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内心的感悟。
首句“今年登眺昔年人”,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再次登高,回想起往年的景象,流露出一种时空流转的感慨。接着,“九日溪山气转新”描绘了重阳时节,溪水与山峦在秋风的吹拂下,呈现出新的气象,暗示着自然界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
“病后岂教超有力,定中不信但无身”两句,表达了诗人从疾病中恢复后的感受。他意识到,即使身体有所恢复,但心灵的平静与内在的坚定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体现了对身心和谐的追求。
“风吹云散碧霄净,日照霜明万象真”描绘了天空在风的吹拂下,云层散去,展现出一片清澈的碧蓝;阳光照耀下的霜雪,使得万物呈现出真实的面貌。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真实。
“无影树栖鸿雁尽,芦花寒水自粼粼”最后两句,以静谧的场景收尾。无影树下,鸿雁已飞尽,只有芦花在寒水中轻轻摇曳,波光粼粼。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宁静、淡泊心境的隐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自我内心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
自问湖边舍,衰残俛仰中。
谋身悲日拙,造物假年丰。
税足催科静,禾登债负空。
社醅邀里巷,膰肉饫儿童。
衣及霜晨赎,炉先雪夜红。
陂塘趋版筑,垣屋讫宫功。
盗息时雍象,人淳太古风。
退夫无一事,鼓缶伴邻翁。
成都城中秋夜长,灯笼蜡纸明空堂。
高梧月白绕飞鹊,衰草露湿啼寒螿。
堂上书生读书罢,欲眠未眠偏断肠。
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绿发成秋霜。
中原日月用胡历,幽州老酋著柘黄。
荣河温洛底处所,可使长作旃裘乡。
百金战袍雕鹘盘,三尺剑锋霜雪寒。
一朝出塞君试看,旦发宝鸡暮长安。
引剑酣歌亦壮哉。
要君共覆手中杯。
秋鸿阵密横江去,暮角声酣战雨来。
莫恨皇天无老眼,请看白骨有青苔。
中年倍觉流光速,行矣西郊又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