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
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
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
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
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
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
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
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
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
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
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
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
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
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
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
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
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
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王判官在西津居所的怀念之情。开篇“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表达了对朋友居所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喜爱,以及这种美好不需远行便可达到的便利。紧接着,“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与王判官在山中相约、超脱世俗纷扰的美好回忆。
“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一句,表明诗人不需要特意前往远处的清溪,也能突然间领略到王判官居所的风光。接下来的“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 岷山和巴江的地理位置,勾勒出一个幽深静谧的环境。
诗中还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如“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表现了树木和竹林在不同的光影条件下的浓密与深远。同时,“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则是对居所周遭环境中小动物和植物的生动描写。
“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显示了诗人对于王判官学问的尊重和仰慕,以及自己内心对自然山林的向往。末尾,“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田园生活图景,而“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则表明了诗人在这静谧环境中怀念古代文人,同时也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
最后,“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一句,通过对“傲吏”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王判官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的品格的赞赏,以及自己也愿意在这宁静的地方保持独立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
晋人誇新亭,假日辄高会。
中间伯仁辈,未免楚囚对。
江山犹古昔,人物已暧昧。
东郊今保釐,翠华记行在。
佳丽压淮楚,追游盛冠盖。
兹楼贯城雉,于迈无小大。
令威虽不归,灵光故无碍。
烟云互明灭,川郭相映带。
当年乌衣游,此日思一槩。
从容值休沐,登临多慷慨。
幽怀忽轩豁,细故绝芥蒂。
已寻诗社盟,更许食期戒。
佳宾满座上,好语来天外。
舟移白鹭远,目送飞鸟快。
方种渊明秫,粗免监河贷。
一醉傥可期,与君时倒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