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只恨尚书少;庶子惟嫌庶子多。
- 鉴赏
这首诗以对仗工整的形式,巧妙地运用了“尚书”与“庶子”的比喻,讽刺了官场中职位晋升的不公现象。通过“只恨”与“惟嫌”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官位稀缺与竞争激烈的无奈与不满情绪。
首句“尚书只恨尚书少”,形象地描绘了在官场中,拥有高阶职位的“尚书”们对于职位数量的有限感到遗憾和不满。这里的“尚书”不仅指古代官职,也暗喻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表达了在追求晋升的过程中,面对有限机会的无力感。
次句“庶子惟嫌庶子多”,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官场中的另一面——那些处于较低职位的“庶子”们对于同级别职位的竞争者过多而感到忧虑。这里的“庶子”同样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那些渴望晋升但面临激烈竞争的官员或职位候选人。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官场内部的矛盾与竞争,以及在权力结构中不同层级人物的复杂心态。它不仅反映了清代社会官场的现实状况,也触及了人性中对于资源有限时的焦虑与不满。通过这种幽默而辛辣的讽刺,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偈颂八十七首·其三十八
循规守短,无绳自缚。纵横无碍,外道魔军。
存心澄寂,默照邪禅。恣意忘缘,解脱深坑。
惺惺不昧,带锁担枷。思善思恶,地狱天堂。
佛见法见,二铁围山。念起即觉,弄精魂汉。
兀然习定,鬼家活计。进则迷理,退则乖宗。
不进不退,有气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