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物包含太极微,存诚致敬便知机。
无声无臭无踪迹,体物昭然理莫违。
物物包含太极微,存诚致敬便知机。
无声无臭无踪迹,体物昭然理莫违。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宇宙万物与内在精神的关联。首先,“物物包含太极微”,意味着每一个事物都蕴含着宇宙的根本原理——太极,即宇宙的原始动因和平衡状态。接着,“存诚致敬便知机”指出,通过真诚的态度和恭敬的心,人们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即“知机”。
“无声无臭无踪迹”描绘了一种超越感官体验的境界,强调了真理或道的无形无相,难以用言语或行为直接捕捉。最后,“体物昭然理莫违”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认为这种理解是与自然法则相一致的,不会违背宇宙的秩序。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即追求内在的精神觉醒和与宇宙和谐共处。它鼓励读者通过内心的修养和对自然的深入观察,达到对宇宙真理的领悟。
愁得鬓丝斑,没得心肠破。上梢恩共爱,忒过火。
一床锦被,将为都包裹。
刚被旁人隔,不似鸳鸯,等闲常得双卧。
非无意智,触事应偏左。那堪名与利,相羁锁。
一番记著,一夜还难过。伊还思念我。
等得归来,恁时早早来呵。
周官大宗伯,槱燎祀风师。
祀典既已载,有庙非淫祠。
吾乡风伯庙,不知始何时。
庙当浮玉屿,乡人同祭之。
会席有烦言,社保成分离。
爰来作新庙,奕奕东河涯。
柱石若虎踞,檐桷如翚飞。
香火既已分,牲牷交祝釐。
神保降嘉福,四境风雨时。
百谷总成熟,报祀千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