灏气收残暑。恰金飙、夜来染就,小山幽树。
丛桂离离香满径,正值秋棠开处。
掩映也、倍添娇妩。
红烛三条围锁院,记妲娥、不肯相怜取。
平生恨,那堪数。思量旧事多如雨。
忆前生、婆娑曾在,清虚之府。
沦谪红尘三十载,却羡广寒清苦。
忘不了、花阴玉兔。
月到中秋光定满,折花枝、吾欲骖鸾去。
再快作,霓裳舞。
灏气收残暑。恰金飙、夜来染就,小山幽树。
丛桂离离香满径,正值秋棠开处。
掩映也、倍添娇妩。
红烛三条围锁院,记妲娥、不肯相怜取。
平生恨,那堪数。思量旧事多如雨。
忆前生、婆娑曾在,清虚之府。
沦谪红尘三十载,却羡广寒清苦。
忘不了、花阴玉兔。
月到中秋光定满,折花枝、吾欲骖鸾去。
再快作,霓裳舞。
此诗描绘了中秋前夕观赏早桂的情景,洋溢着浓厚的古典韵味与浪漫情怀。
首句“灏气收残暑”,以“灏气”点明秋意渐浓,暑气消散,为全诗奠定了清冷而宁静的基调。接下来,“恰金飙、夜来染就,小山幽树”,以“金飙”(秋风)渲染出秋夜的凉爽,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秋夜之中,小山上的树木在秋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幽静。
“丛桂离离香满径,正值秋棠开处”,诗人通过“丛桂”和“秋棠”的盛开,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美丽,香气弥漫在小径上,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掩映也、倍添娇妩”,进一步描绘了桂花与秋棠相互掩映的美景,增添了几分娇媚与妩媚。
“红烛三条围锁院,记妲娥、不肯相怜取”,这里运用了妲娥(嫦娥)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红烛的映照下,院落显得更加幽静,仿佛妲娥不愿给予同情与怜悯,增添了诗中的哀愁与无奈。
“平生恨,那堪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中种种遗憾与痛苦的感慨,难以一一列举。“思量旧事多如雨”,用比喻手法形容往事如雨般纷至沓来,难以尽数,凸显了记忆的丰富与复杂。
“忆前生、婆娑曾在,清虚之府”,诗人回忆起前世的经历,似乎在清虚之地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这种超脱现实的想象,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沦谪红尘三十载,却羡广寒清苦”,诗人感叹自己在红尘中度过了三十年,却羡慕月宫的清苦生活,表达了对远离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忘不了、花阴玉兔”,即使在花影下的玉兔(月亮)旁,也无法忘记那些美好的瞬间,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月到中秋光定满,折花枝、吾欲骖鸾去”,中秋之夜,月光圆满,诗人想要折下花枝,乘鸾(神话传说中的仙鸟)而去,表达了对自由与仙境生活的向往。
“再快作,霓裳舞”,希望再次跳起霓裳舞,这不仅是一种舞蹈的描述,更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渴望,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首充满意境与情感的作品。
有来遗我异色菊,一丛深浅分白黄。
变窑烧成古罍洗,怪石错出真琳琅。
我疑造物有间气,纷纷丑好都难量。
不然司花出新巧,分枝接叶为作半面妆。
书生生活澹无味,笑指枯砚收禾桑。
偶逢好事慰寂寞,日与相对挥清觞。
自怜今世少有赵昌徐熙水墨笔,谁写诸相争毫芒。
惟有诗人具真画,翛然心地超羲皇。
忆昔战秋闱,不复返只轮。
嗟此无用学,棘猴费精神。
当时羞见月,月岂欲负人。
我去月千里,月来转情亲。
馀音唱窈窕,小诗斗清新。
团团桂树影,金粟香不陈。
便当结幽佩,凌空访仙真。
那知满夜夜,此去空尘尘。
翩然倚高寒,不数肇与晨。
笑渠老章句,步骤准过秦。
牧牛长得嬉,牧马长得骑。
惟有牧羊苦,奔走脚脱皮。
道人不我惜,令作牧羊儿。
我羊数万头,岂不为渴饥。
食草百步间,寒碧青萋萋。
少许自为足,不慕饱与肥。
羊眠即化石,羊行不跳篱。
竟日卧松下,谁知藉金闺。
紫烟横石室,兄来莫相疑。
去时苧萝山,送我抟黍叫。
归时苧萝山,迎我桃花笑。
一别二十年,过眼如风燎。
人生重后会,世事中前料。
未惊马齿长,犹喜鸡皮少。
功名志已酬,富贵头终掉。
傍君鸱夷桨,舞我乌栖调。
抚景惜馀年,烟波老渔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