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长得嬉,牧马长得骑。
惟有牧羊苦,奔走脚脱皮。
道人不我惜,令作牧羊儿。
我羊数万头,岂不为渴饥。
食草百步间,寒碧青萋萋。
少许自为足,不慕饱与肥。
羊眠即化石,羊行不跳篱。
竟日卧松下,谁知藉金闺。
紫烟横石室,兄来莫相疑。
牧牛长得嬉,牧马长得骑。
惟有牧羊苦,奔走脚脱皮。
道人不我惜,令作牧羊儿。
我羊数万头,岂不为渴饥。
食草百步间,寒碧青萋萋。
少许自为足,不慕饱与肥。
羊眠即化石,羊行不跳篱。
竟日卧松下,谁知藉金闺。
紫烟横石室,兄来莫相疑。
这首诗描绘了牧羊生活的艰辛与牧童的自由自在,对比了不同动物的牧养状态,以及道人的介入对牧羊人生活的影响。
首句“牧牛长得嬉,牧马长得骑”,生动地展现了牧牛和牧马的不同待遇,牛在嬉戏中成长,马则在骑乘中长大,暗示了它们不同的命运和地位。
接着,“惟有牧羊苦,奔走脚脱皮”揭示了牧羊生活的艰苦,羊群需要不断迁徙觅食,牧羊人因此脚上磨出了茧子,甚至脱皮,形象地表现了劳动的艰辛。
“道人不我惜,令作牧羊儿”描述了道人的介入,他并不怜惜牧羊人的辛苦,将牧羊人视为低下的职业,被迫成为牧羊人。
“我羊数万头,岂不为渴饥”表达了牧羊人面对庞大的羊群时的担忧,担心羊群的饮水和食物问题,体现了他对羊群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忧虑。
“食草百步间,寒碧青萋萋”描绘了羊群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觅食的场景,草色青翠,充满生机,与前文的艰苦形成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美好。
“少许自为足,不慕饱与肥”强调了牧羊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满足于简单的物质需求,不追求过多的财富和物质享受,体现了朴素的生活哲学。
“羊眠即化石,羊行不跳篱”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羊群在休息时如同化石般静止,行走时也小心翼翼,不破坏周围的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竟日卧松下,谁知藉金闺”表达了牧羊人在自然环境中度过一天,却鲜有人知他们的存在,暗示了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忽视。
“紫烟横石室,兄来莫相疑”以浪漫的想象结束,描绘了一幅神秘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某种超脱世俗的境界,鼓励人们不要怀疑自己内心的声音,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动物的牧养状态,以及对牧羊人生活境遇的描绘,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赞美了牧羊人简单而坚韧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芙蓉花,隔江水,美人盈盈几千里。
何年濯锦堕新红,水面西风吹不起。
我欲牵之在木末,方舟翻愁江水阔。
何如只去采芳兰,落日望见湘南山。
九疑重华招不还,万竹洒泪空潸潸。
芙蓉花,似人面,柳眉不在秋时见。
墨池为尔閒写生,鸳鸯锁合长生殿。
重咨嗟,芙蓉花,掷笔浩歌行踏沙。